七日后的太极殿上,孔严将审理殷浩一案的供状,当众奏禀。
一切皆已明了,殷浩确以嫉妒之心将姚襄逼上了绝路,使其孤独一掷偷袭京师,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根据吏部尚书王彪之的提议将殷浩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永不录用。
魏晋时期,对待名士,尤其出身士族的名士,这已是最严厉的处置了。如换在我大清,那可是凌迟之罪,家属宁古塔,属下将领一概斩首。
按照一个心照不宣的老传统,这次大叛乱的重大定调结论,得给那个手握重兵的荆州桓温送去一份。
果不然,几日后,桓温的奏章到了。
给事黄门侍郎谢万手捧奏章在太极殿上念道:“……臣闻殷浩因一己妒忌,不顾大局,逼反姚襄,但只处罚殷浩一人,臣不敢苟同,自殷浩北伐以来,先有许昌一战两万大军全军覆没,兖州刺史蔡裔阵亡;后有八万大军被姚襄击溃丢失寿春、历阳重镇,冠军将军刘洽及三千士卒被溺死淮河,损兵折将;更有建康遭此大难,陛下、太后九死一生,死难将士、百姓多达数万,造成全面损失难以估算,仅仅处罚一个殷浩,不足以平民愤,正官场之风气,如朝廷不加以处罚其他相关人氏,恐我大晋国威不在,必被人所耻笑……”
听到这里,司马昱英俊面庞涨的通红,脑中如遭重击,后面的话听不清了,只听得这个相关人士,不就是指的他吗?
是他司马昱一再邀请闲云野鹤的殷浩出山做官,并培植成以他为首的清谈派主将,用来对付日趋做大的桓温荆州派系。
“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不就是从他和刘?础⑼?鞯让?靠诶锎?榻?蟠蟮氐穆铩
殷浩北伐,也是他一力支持,摒弃众议,毫无保留。
自己不好亲自出口反驳桓温的奏章,而他的亲信党羽刘?础⑼?鞫家言谇凹父鲈孪嗉滩」剩??颐白诺米锘肝碌奈O粘隼刺嫠?床的兀
正胡思乱想间,大文豪,尚书郎孙绰出来了,他虽然不是清谈派,但更不是荆州派。
“启禀陛下、启禀太后!建康之难论起过失,那必将兴起一场大狱,牵连人士太多,恐令朝局动荡,人心不安,且太后前日已示下奖惩措施,并明令有司今后选拔任用大臣的策略,臣建议此事到此为止的好。”
“嗯,尚书郎所见甚是,但……”褚太后也是这个意见,但如何答复那个桓温呢?桓氏子弟都在朝堂,他们的对话不几天就到了桓温的耳朵里了。
“陛下、太后,臣认为这样比较合适。”
大家循声望去,“哇!”是不大爱说话的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
大书法家王羲之本不爱做官,在卸任江州刺史后,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司马昱和殷浩四年前将他生拉硬拽出来,是想利用他的名望,壮大清谈派在朝中的势力,抗衡桓温。
但王羲之也看透了这点,并未真正的加入到清谈派阵营,整日里吟诗纵酒,写字会友。
清瘦矍铄的王羲之接着道:“殷浩北伐时,臣曾修书给他,不建议此时北伐,但他置之不理,咳咳。”
顿了顿,他又道:“现殷浩非但北伐损兵折将,还逼反姚襄,说明一点,战场非儿戏,任重道远,也非一腔热血就能横扫中原收复河洛的,臣建议还是由征西大将军主导北伐,才是稳妥之策。”
王羲之这番话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殷浩北伐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阻止桓温北伐嘛,现在既然殷浩倒了,为了平息桓温的怒气,只得把北伐重任交给桓温,才能息事宁人。而桓温来奏章,明明这是兴师问罪的意思,交权吧,谁让殷浩是草包一个呢。
看看司马昱默不作声,其他人也没有反对意见,褚太后做了批示:“谢万,拟旨!封桓温为征北大都督、使持节,主持北伐大计,桓冲在建康之难中,奋勇杀敌,护驾有功升为鹰扬将军、西阳太守,随军效力;广陵公陈谦栉风沐雨,忠心护主,封安东将军;建康之难善后事宜,不宜再扩大事态,到此为止!退朝吧。”
桓冲出列跪倒谢恩,众大臣一起躬身恭送司马聃、褚太后起驾。
会稽王府,司马昱感叹道:“渊源如此不堪,甚负我意,陷我于被动中啊!”
 
第33章 书圣的绥靖建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