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两条硬汉,一对死敌,毫不惜力的硬碰硬,二马盘桓恶斗在了一起。
陈安捡起了地上的短刀,后退到陈宝等人身旁,大家看的是目瞪口呆,张口结舌。
他们见过陈谦杀敌,但这么精彩地搏杀平生仅见,不由得替陈谦捏了把汗,毕竟刀太短而且比对方矮了足足一个头。
他们甚至都没注意到,后面的秦军已经赶到,也是在一起瞩目这场高手之间的对决。
双方斗至四十个回合,张蚝的肩头、脊背、右膝已经被陈谦砍伤,尤其右肩头的铠甲叶子也已脱落,但嗜血彪悍的他仍是死战不退,战场上全是他的哇哇乱叫声,而陈谦依旧是不声不响以巧破千斤。
这时秦军阵中观战的王猛对邓羌低语道:“虎贲中郎将绝不是他的对手,你去助他吧,要活捉,此人有大用。”
邓羌点头答应,催马挺枪杀了过来。
陈宝欲出战邓羌,被陈安拦住了,“管家还是我来吧,这样打不是个办法,他们挥军一拥而上,我们谁都跑不了。”
未及陈宝反应过来,陈安再次催马而出,迎向了邓羌,两人缠斗在了一起。
第五个回合,邓羌已经长枪刺中了陈安左臂,瞬间鲜血淋漓。
二马交错,第六个回合开始,陈安靠近了秦军大队人马跟前,大家都在关注场上的陈谦张蚝的惊世骇俗之战,都没注意陈安本应拨转马头再与邓羌交锋,但陈安却直冲进了秦军阵地,而且是奔着王猛去的!
当大家反应过来时,陈安已经离王猛不过三丈多远了。
王猛身边的窦冲大惊,他催马上前,挺枪便刺向陈安面门。
哪知陈安挺身在马上站了起来,借着马向前的势头,踩着马的鞍桥奋力一纵,竟从窦冲头顶跃过,直扑王猛!
王猛在马上一愣神的工夫,未及反应,陈安已经跳到他的坐骑上,从背后左手拦住王猛胸膛,右手将短刀横架在他的脖子上了。
看的窦冲和从后面赶来的邓羌是不知所措。
陈安在王猛耳边道:“快令他们住手,放我们走!”
王猛稍一犹豫,陈安的刀锋一转瞬间刺进王猛的大腿,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复又架到他的脖子上。
一股鲜血随着刀的离开,从王猛的大腿上喷出,溅了他一身。
王猛本一文弱儒生,“嘶……”地倒吸了一口凉气,鼻子眉毛眼睛皱到一起,咬牙喊道:“虎贲中郎将,住手!”
陈安腾出手来,拍打马的屁股,押着王猛走出了秦军队伍,缓缓向陈谦那边走去。
张蚝听到王猛的喊叫,退出了与陈谦的战圈,看到两只小眼冒着凶光的陈安,寒光闪闪的短刀架在王猛脖子上,而且鲜血溅了一身,也是呆立当场。
瞅了瞅愣在当场的邓羌、窦冲,不敢妄动,因为大家都知道,王猛是苻坚的第一宠臣,没有之一。
陈安押着王猛来到陈谦跟前,陈谦眯眼看着他微笑道:“王府君,得烦劳你送我们一程了。”
王猛神色平静,闭上眼睛,并不答话,似是在想着什么心事。
陈安再次开口厉声道:“令他们不要跟来。”
“……你们”王猛无奈,沉吟了一下道:“你们暂且在此等候,不得轻举妄动。”
“遵命!”邓羌等三人一起道。
眼睁睁地看着陈谦等人带着王猛向蓝关古道中奔驰而去。
走了没多久,陈谦忽然想起陈安胳膊和王猛腿上的伤,遂停下马来,命亲兵给陈安和王猛包扎了一下,止住血,然后让王猛继续坐在他自己的马上,陈安跳回自己的马,把王猛夹在中间继续赶路。
行至中午时分,见到了山路旁边等候的司马熙雯和毛安之。
众人一起下了马,找了宽阔处,坐了下来。
五名亲兵牵着十匹马慢慢地溜达着,找地方饮水。
陈谦把几个人召到近前,商量着过氐秦境内的最后一个卢氏县。
“如果前面再有堵截,就有可能被夹在其中了。”陈宝道。
“有王猛在,怕啥。”陈安道。
“咱也不能把他带到豫州去。”毛安之道。
“如果不半路上放了他,他们可能就要鱼死网破了。”司马熙雯道。
“宁可死也要带着那个张蚝。”陈谦恨恨地道。
司马熙雯察觉出陈谦的情绪不大好,白了他一眼,脆声道:“他的命不值钱,犯得着吗。”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卢氏县为界,你们放了我,我保你们回到豫州。”远处坐在青石上的王猛的声音传了过来。
“哼,我们凭什么相信你?”陈安哼了一声,摇摇脑袋不屑理会王猛。
“你们不信我,谁也走不了。”王猛朗声道。
“你这是在威胁我们了?”
“不是威胁,是事实。”
“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赚一个。”
“你可一死了之,难道广陵公也要死在这里吗?”
陈安和王猛斗着嘴,忽然王猛说出了这句话,令在场人都愣住了。
“你怎么知道是我?”陈谦左眼上的伤疤跳了跳,沉声道。
“哈哈,五年前我们的扬武将军苻菁不就是死在你手里吗?从谯郡来关中的羌民也不少,你的容貌谁不知道?”王猛捻须微笑道。
“景略兄,何不与我一起回豫州,为何要为胡人做事?”陈谦惜才,劝说道。
“胡人?既然大晋司马家抛弃我们晋人不顾,自行难逃,我们为何还要做晋人?”王猛反问道。
“永嘉之乱后,胡人势猛,得先保住大晋正朔,战乱乃人祸,有些许损失牺牲那也是难免的。”
“广陵公,你说的话只是一面之词,永和五年,国丈褚裒率军北伐,失败后,弃跟随他难逃的山东诸郡、徐州二十万无辜百姓于不顾,自己坐船逃回江东,在下父母就是在此次战役中皆死于羯人之手,你说的牺牲就是这样的牺牲吗?”
“啊……”陈谦一时语塞。
只听王猛继续道:“广陵公,大晋国祚已衰,何不来长安,陛下乃是千古名君,志向远大,爱惜人才,对你一定会委以重任,远非大晋那个儿皇帝可比。”
第121章 蓝田城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