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3章 梅花三弄断人肠[2/2页]

东晋五胡风云录 千户陈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把个野王城高大的城墙照得亮堂堂,上面旌旗密布。
      走在自己大营中,疲惫的军兵大都已入睡,每个帐篷里鼾声如雷。
      虽然复仇的怒火一直在胸膛里燃烧着,但作为三军主帅,他还是在思忖着各种可能性。
      一队队巡逻军兵从他身边走过,他视而不见,背着手看着野王城,边踱步边陷入无尽的沉思中。
      兖州八万大军,调来五万,尤其是周闵本部人马是专门用来攻城掠地的,志在必取野王。
      刘遁从军二十余载,老成持重,是守城的最佳人选,辅以朱序,加上前方的杨?缙冢?鹬萦ξ薮蟀?
      再回头想想吕护的诈降,应该是那慕容恪之计,吕护是不可能主动来招惹他的。
      是邺城慕舆根之乱的表相令他上了慕容恪之当。
      慕容恪果然是足智多谋,竟然在燕国如此危局中还能想着复仇他的围魏救赵,令慕容恪千方百计吃进去的豫州吐了出来。
      回想起吕护的信中,一直是在催促自己亲自前来接收野王,他意在自己啊。
      慕容恪真是个难缠的角色,睚眦必报。
      他还有没有附带的其他计划呢……
      思索中,不知不觉走到了营盘北门附近。
      耳畔中忽然想起了悠扬的笛声。
      仔细倾听,竟然是熟悉的“梅花三弄”曲调!
      现实中,他最爱的是日本动漫中的歌曲,但这个“梅花三弄”是他爸爸比较喜爱的歌曲,由姜育恒演唱,小时候他经常听爸爸的电脑里放。
      这曲调在一千六百年前就有吗?
      沁水微波拍岸,枭鸟的夜啼,凄楚的笛声,组成了一支沉重哀婉的d小调交响曲,回荡在大营的夜空中。
      陈谦慢慢踱步循声走过去,借着月光,看见有几个人围坐在一堆篝火旁,其中一人擎双手正在吹奏柯亭笛。
      从背影看,他就知道,这是桓伊!
      心中不觉有些哑然,他记起来桓伊擅长乐器演奏,他表演的弹丝品竹,余音饶梁,尽显音乐之妙,在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
      这是巧合吗?桓伊的小名就叫做野王!
      桓伊身旁的几个军兵看见陈谦过来,刚待要起身,陈谦抬手做了个下压的手势,几个人遂正襟坐好。
      陈谦站在聚精会神吹奏的桓伊身后,静静地聆听。
      “梅花三弄”曲终。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桓伊闻言一愣,回头看去,陈谦负手长身玉立,站立在月光下,缓缓吟哦。
      赶忙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末将参见特进!”
      陈谦摆手,看着眼前这员文静而又俊雅的年轻将领,微笑道:“坐吧,书夏。”
      遂走了几步,坐在了桓伊身旁。
      “书夏乐曲音律委婉,不愧是江左第一啊,让我想起尚书仆射的舞蹈之姿,皆是我大晋奇才啊。”
      “不敢,不敢,特进过奖,末将仅有这些雕虫末伎,献丑了。”桓伊谦逊道。
      “你今晚值守,甚是辛苦,散出斥候了吗?”
      “禀特进,早已派出,方圆百里,每两个时辰一汇报,并无敌情。”
      陈谦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甚好,书夏,你的小名为何叫野王啊。”
      出自谯郡?县桓氏的桓伊和龙亢桓氏的桓温是桓氏的两个分支,在兖州军民中被称作仅次于杨?缙诘牡诙?滥凶印
      火光中,桓伊黑亮垂直的长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中透着赤诚耿直。
      他伸出细白的手,抓起一支树杈,挑了挑篝火,看着远处的野王城池缓缓道:“家祖当年在孝惠皇帝(司马衷)时曾驻守过野王,时年末将出生,家祖给起了个小名,就叫做野王。”
      “哦……这样啊,”陈谦点头道:“过几日陈安、周闵将统大军过来,你可有何良策?”
      “禀特进——”作为低级军官的桓伊刚开口,被陈谦挥手打断道:“你我夜晚偶逢,不是大堂议事,不必拘礼。”
      “是!特进,”桓伊说着,向后坐了坐,和陈谦拉开了两尺的距离。
      他拿着树枝在地上边画着野王城池的平面图,边轻声道:“家祖已故去,但曾经数度提过野王,他在此镇守过三载抵御石勒羯人进攻。”
      陈谦一脸凝重,认真地看着地上的城图。
      桓伊接着道:“他老人家对野王了若指掌,亲自设计和督造了城墙的加固,将野王打造成的金城汤池,如磐石之固。”
      陈谦不由得双眉紧蹙,左右的伤疤不由得跳了两跳。
      “但,家祖还说了,这个城唯有一处是其软肋,这里……”桓伊边说着,树枝边指向了野王城的一处。
      “哦?”陈谦眼前一亮,细目睁大急切地道:“你继续说!”
      十余日后的下午,陈安和周闵率领着五万大军来到沁水之畔,两军合一处,共计六万人马。
      一时间,沁水南岸晋军漫山遍野,人喊马嘶,烟尘大作。
      次日晨,卯时。
      全身披挂的吕护站在野王城头向下看去。
      青白的曙光和淡淡的晨雾交融在一起,点染着远处的太行山和近处的沁水。
      晋军连夜在沁水上架了七座浮桥,此时正在浩浩荡荡地过桥,犹如七条长蛇般蜿蜒逶迤,一眼望不到尽头。
      虽是身经百战,厮杀了大半生,但仍是心中有些惊惧。
      半月多以前,他在慕容恪的逼迫下,投书谯郡诈降,本意是赚出陈谦来,但没想到来的是毛穆之和一万晋军。
      在悦绾的配合下,将晋军屠戮殆尽,而后悦绾退走,不知去向。
      这十几日来,他早已看到陈谦的骑兵先头部队屯扎在沁水之南,就飞报了邺城。
      得到慕容恪的答复是务必坚守,不必应战,半月后,自会解围。
      怀着满腹狐疑和惴惴不安,又迎来兖州的主力后续部队。
      更加令他这个“中原灵狐”开始紧张不安起来。
      昨天他就派人又去了邺城,恳请慕容恪出兵。
      望着城下这些衣甲鲜明、刀枪刺眼,军容整肃,士气旺盛的兖州大军,他不由得脊背有些发凉,心中暗骂慕容恪,白虏小儿,为何非要去招惹这个陈谦啊!
      但自恃城高壕深,滚木?石箭矢,就算粮食也是储备甚广,就算围困三年五年都不成问题。

第173章 梅花三弄断人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