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确定因素,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疲软。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传统增长动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衰竭,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又还未形成,虽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但何时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化还无法确定。二是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下行期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的抬头期。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中国成为了头号受害国。据报道,2017年,中国共遭遇21个国家(地区)发起贸易救济调查75起,涉及金额11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这导致福建对外开放发展的外部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四、再创福建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实现路径及方略
      福建在我国对外开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正处于国家赋予各项优惠政策的机遇期,要再创福建对外开放新优势,必须在以往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时下重大机遇,重点推进\"?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福建对外开放交通枢纽功能;拓展福建对外开放发展空间;创新对外开放发展模式。
      1.充分发挥福建交通枢纽功能,构建对外开放陆地通道、海洋通道、航空通道
      再创福建对外开放新优势,要继续充分挖掘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交通枢纽功能:
      一是构建对外开放陆地通道。完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与内陆省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相连的铁路大通道、高速公路网络、通达沿海港口的出海通道,形成连接内陆地区与出海港口及沿线国家的陆地通道。
      二是构建对外开放海洋通道。福建目前拥有大小港湾125个,这些大小港湾组成了福建宁德港、莆田港、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五大港口。整合港口资源,推动港口之间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港口园区、商品集散基地和货物配送中心,形成连接我国台湾、东盟、欧洲等地区经贸关系的海上桥梁。
      三是构建对外开放空中通道。福建目前拥有6个机场,其中三个国际机场。进一步构建对外开放空中通道,要加快建设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三明尤溪机场、宁德霞浦机场、莆田机场、福州平潭机场、龙岩培丰机场、漳州东山机场等,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筑临空经济园区,增加通往西亚、东南亚、欧洲等的国际航线。
      ⒉.拓宽对外开放发展空间,建设对外开放“陆地福建”、“海上福建”及“海外福建”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海洋面积超过陆地面积,同时侨资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建设对外开放\"陆地福建”、“海上福建\"及\"海外福建”,拓宽对外开放发展空间。
      一是建设对外开放\"陆地福建”。首先,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区。以福州片区的中心辐射作用,壮大闽东北地区,形成分工有序、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往来;以厦漳泉三角地区为核心,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加强闽西南产业分工协作和市场融合,推动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对接。其次,纵深推进,连片发展。依托省际高速公路和铁路,向内陆地区不断纵深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省域合作新机制、新途径,促进要素流动集聚,加强与内陆地区的密切联系[3]。
      二是建设对外开放\"海上福建”。福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四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2017年,福建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9200亿元,同比增长15%。要充分利用福建广阔的海洋面积、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天然的良好港湾,依托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与沿线国家地区一同探索海洋经济合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海洋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深化闽台海洋开发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健全海洋科学开发,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三是建设对外开放\"海外福建”。侨资、侨力一直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期,福建应该以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基础,以区域共同文化为纽带,以政府优惠政策为支撑,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扩大利用全球侨商资源。发挥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优势,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通过与省内企业深度合作,打破投资贸易壁垒,开辟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国际合作大通道。
      3.创新对外开放发展模式,转型福建对外开放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开放模式
      创新对外开放发展模式,必须培育发展新动能,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现高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抓住新—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孵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与沿线国家地区信息、货物、人才的互联互通,打造要素自由流动的共享平台;打造创业辅导、项目孵化、金融支撑为一体的功能平台;通过三大平台追踪全球前沿科技和创新态势,整合和利用全球创新要素,从而加强与沿线国家在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以创新驱动来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首先,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逐渐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品牌产品的出口。同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服务业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重。其次,创新竞争方式。深化科技兴贸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使创新理念和技术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最后,健全体制机制。福建对外贸易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尤其在财税、金融、货币、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可通过完善贴息信贷、税收优惠、知识产权、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等有关措施,推进我国外贸的平衡发展,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三是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循环系统。首先,坚持引资、引智和引技并重。从\"引进来\"方面看,福建主要还停留在引进资金和初级产品这一初级阶段。福建必须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制度、管理经验及市场机会,提升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加强在创新领域的各种形式合作。其次,在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鼓励民营经济\"走出去”,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创新民营企业\"走出去\"模式,打造对接\"一带一路”民生经济市场新优势。支持企业从贸易型企业转向投资型企业、从商品输出型企业转向资本输出型企业。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4]。

第80章 过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