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7章 杨嗣昌[2/2页]

明末之烈火燎原 白牧悠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杨嗣昌先是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参政,不久后移霸州道。崇祯四年九月,辽东紧急,杨嗣昌改任整饬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此时,他的父亲杨鹤因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任上招抚流寇神一魁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着实吓了一跳,他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
      要按崇祯的一贯作风,绝对不会轻饶了杨鹤。但是崇祯正在用人之际,杨嗣昌又是朝廷难得的栋梁,崇祯左思右想,最终免了杨鹤的死罪,而改戍江西袁州。不仅如此,崇祯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
      杨鹤说是戍边,其实这江西袁州离湖南常德老家并不远,气候也差不多。而且杨嗣昌身为朝廷正四品官员,杨鹤即便呆在袁州,也没有吃什么苦,遭什么罪。唯一的遗憾就是客死他乡,生前未能未归故里。
      崇祯六年五月,杨嗣昌被任命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他在任内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
      崇祯七年九月,杨嗣昌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赴任后六次上疏陈述边事,并主张开矿招工以瓦解乱党,多所规划。首辅温体仁与原兵部尚书张凤翼皆称杨嗣昌为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崇祯对他的印象更加好了。
      杨鹤自打被贬戍袁州之后,就茶饭懒咽,长吁短叹。他虽然没有吃苦遭罪,但心中感觉太窝囊了。崇祯八年,杨鹤由于气结于胸,加之上了年纪,病逝于江西袁州。
      杨嗣昌得到消息痛哭不已,他二话没说就上表朝廷要求回家丁忧。崇祯对于杨鹤的死也是耿耿于怀,对于杨嗣昌也有几分惭愧,故而答应了杨嗣昌的辞职信。可巧,一年后杨嗣昌的继母丁氏新丧,杨嗣昌继续在家守孝。
      现在,张凤翼畏罪自杀,朝中正好缺少能臣。温体仁举荐杨嗣昌,崇祯皇帝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圣旨传到湖南常德府杨嗣昌的家中,杨嗣昌急忙率阖府上下出门接旨。出门一看,杨嗣昌吃了一惊,此次不远千里来宣旨的乃是兵马内监高起潜。
      杨嗣昌急忙上前施礼:“原来是高大人到了。草民迎接来迟,还望恕罪!”
      高起潜一见杨嗣昌,脸上立刻堆满笑意,好似一朵绽开的牡丹花。高起潜伸双手扶住杨嗣昌:“杨大人如此大礼,可是折煞死咱家了。还请杨大人设摆香案,接旨吧。”
      “高大人说得极是。香案已然准备好,还请高大人里面请。”杨嗣昌将高起潜引入正厅,焚香接旨之后,杨嗣昌这才知道自己被崇祯皇帝加封兵部尚书一职。
      高起潜拱手说道:“恭喜杨大人荣升兵部尚书。今后还望大人多多关照咱家。”
      杨嗣昌脸现为难之色:“我父刚刚过去不久,家母又新丧。孝期未满,恐怕出仕会遭人非议。”
      高起潜一笑:“自古道大丈夫尽忠则不能尽孝,忠孝终究难以两全。如今朝廷正处多事之秋,正是大人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之时。大人切莫推辞。此次我奉陛下前来,就是要大人夺情出山,切莫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
      杨嗣昌思虑再三,最后摇了摇头:“高大人,还请您回去禀明陛下,杨嗣昌重孝在身,真得不能出山。”

第67章 杨嗣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