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国的兵部尚书兼内阁成员,杨嗣昌怎么也不会说自己错了。
      他躬身施礼说道:“陛下,这张献忠确实是罪无可恕。但如果现在我们不同意熊文灿招安,那张献忠手下贼兵数十万,一旦逼急了,恐怕中原的形势会再次大乱。我们如今外有清贼屡犯边陲,内有流寇经年肆虐,倘若长此以往,必定危及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还望陛下三思。”
      崇祯闻言沉默不语。杨嗣昌说得不错,皇陵被刨,自己起码还活着。倘若这江山社稷要是丢了,自己可就没有活路了。良久之后,崇祯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杨嗣昌说道:“不如假意收编,等到时机成熟,将这些贼寇一举歼灭。”
      崇祯叹了一口气:“只得如此。”
      崇祯下诏,命熊文灿与张献忠商谈招降事宜。实际上熊文灿从上表招降一事开始,一颗心就一直悬着。同意熊文灿招降的诏旨传至襄阳,熊文灿的这颗心这才放下。他立刻前往谷城大营,向左良玉宣读圣旨。
      有圣旨在,左良玉纵然有千般不愿,也不干公然违抗。不过左良玉从谷城大营退兵之前,对熊文灿、陈洪范冷笑道:“二位大人既然已经请旨招降,末将也不拦着。不过你们记住,他日张献忠反叛之日,便是二位大人人头落地之时。恕不奉陪,告辞!”
      左良玉的话不多,但却有千金之重。熊文灿与陈洪范均是听得浑身一颤。
      陈洪范很快就接管了左良玉原先的谷城大营。接下来,便是张献忠与熊文灿开始关于投诚事宜进行交涉。因为双方就招降条件有很大分歧,这谈判就谈了一个多月。
      张献忠与刘国能不同,他不同意收编,执意要求保留军队的控制权,并且要求朝廷派发自己手下十几万士兵的粮饷。这让熊文灿很难接受。因为这明显有为将来造反做准备的意思。军队是张献忠的,军衣号坎、粮饷发放是朝廷的。一旦朝廷不发放粮饷了,张献忠就会和当初一样说造反就造反了。
      可是张献忠一再坚持,这让熊文灿十分为难。他再次上表朝廷,看崇祯皇帝是个什么意见。崇祯一见怒火直冲顶梁:“这哪里是归顺朝廷,分明是拥兵自重,以图他日再次反叛。”
      杨嗣昌势成骑虎,便向崇祯皇帝谏言:“如果张献忠想要投诚,就需要投名状。如果他能够用自己的兵马斩杀或擒获其他的反王,未为不可。”
      崇祯听了之后,觉得在理,便下旨给熊文灿,让张献忠拿来投名状。这下子张献忠有些为难了。如今身边的反王倒是不少,比如老回回马守应就是最好的投名状。但是这老回回征战多年,颇负盛名,他看出李自成、张献忠都有吞并其他义军的野心,为保存实力,与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等人合兵建立革左五营,实力强大,不次于张献忠与李自成。
      如果动了老回回,不仅其他四人要反,而且张献忠会与所有义军为敌。这对于张献忠而言,实在得不偿失。就在张献忠为难之际,手下谋士给他献了一计,一不做二不休,搬不倒葫芦,洒不了油。干脆将革左五营的五位当家人一并杀了,把罪责算到熊文灿的脑袋上。就是将来再反,其他义军也对自己没有意见。
      张献忠思虑再三,一咬牙:“就这样办!”

第90章 谈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