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章 重新返回国家博物馆[2/2页]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阑风伏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足。器口沿以铜嵌作萎形纹,耳饰饕餮纹,盘外璧周饰萎形纹与绳纹,圈足饰云纹。盘内底装饰花纹三层,内为团双龙盘曲,中围绕四龙,首尾相逐,外周饰六虎,两两相望,顾盼有情。器通体装饰题材众多,错落有致。将水注入盘中,霎时水波荡漾,龙腾虎跃,生气盎然。
      唐朝—白釉双龙柄瓶
      盘口,高颈,溜肩,鼓腹,平底。颈部刻饰多圈弦纹,衔瓶口双龙为柄可执。设计巧妙,造型雄伟。瓶肩部还贴塑宝相花。胎体坚硬厚重,白釉发黄,施釉不到底。为唐早期白釉作品。
      唐朝—云龙纹葵花形铜镜
      镜圆钮,八出葵花形边,饰一蛇颈兽身龙像。龙回首向钮,状如吞珠;三肢着力似蓄势前行,却又将尾搭绕于扬起的右后肢上形成收敛之态,姿态顽皮生动。龙体遨游于天际,流云飘逸于霄汉,形态意趣生动鲜活。唐代铜镜上常见这种身姿的龙像。
      宋—龙形玉佩:
      白玉,有损伤。镂空雕刻。做行龙状,穿行于花草之间。菱格形眼,张口露齿,嘴形较长,上唇较厚,内刻斜线纹。单叉形角,发在脑后弯曲成飘浮状。身体盘旋起伏,身上布满了鳞纹,背有脊齿。四肢弯曲,胫上刻阴线纹,代表腿毛,三爪,似鹰爪。龙形雕刻精细。宋代玉龙变化很大,是唐代玉龙的延续,造型也很多,大多数龙纹较美观,纹饰线条流畅。
      龙纹特点为张嘴,嘴较唐代小,上唇较厚,下上卷,嘴角与眼角等齐,眼形为菱形。腿弯曲细长,腿毛短而稀疏,爪肥厚。角型很有特点,宋代玉龙角多在龙眼部附近、鼻子上部,为单又鹿角型。在头后有一股长飘发,发型较粗糙,龙身刻有龙鳞纹。从宋代开始,玉龙向“三停九似”发展,并多以海浪、云朵和花草为伴。宋代玉龙为元、明、清的龙纹打下了基础。
      清朝—南天祥绢本指画墨龙轴
      此幅指画作品绘一龙隐于云海之中,张口吐水,气势磅礴。据《滇系》《昆明县志》载,南天祥,云南昆明人,开化镇总兵,后升任江南提督。擅长画虎,能文,被后世称之为“滇中儒将”。“指画”是用手指、手掌甚至肘臂作为主要工具所创作出来的绘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
      清朝—金漆雕龙纹有束腰带托泥七屏式宝座
      这件宝座为五屏式靠背,正中搭脑透雕饰一正两侧三条龙纹。靠背及扶手顶部饰六条圆雕龙纹,扶手前端各饰圆雕龙纹站牙。靠背与扶手均在开光内雕龙纹,边框内雕宝相花及缠枝花卉纹。座下有束腰,并在开光处雕有云纹装饰。束腰下彭牙透雕二龙戏珠纹。宝座体型硕大,做工精良,朱漆为地,凡有纹饰处均金漆,辉煌庄严。此宝座原安放在国子监辟雍殿,是皇帝讲学时所用,宝座在形制、纹饰上与实用家具风格迥异,是极珍贵的清代礼制家具实例。
      清朝—描金彩绘高浮雕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
      屏风为三屏式,可组合拆装,上端为紫制高浮雕云龙戏珠纹三联屏帽,屏风两侧透雕夔龙纹站牙。屏心边框装饰回纹,屏心以高浮雕五条龙、云纹及海水江崖;侧面两部分也以相同手法制作而成。屏风另一面,黑漆地描金彩绘云龙海水江崖纹。屏风下端为八字形须弥式座,由花梨木、酸枝木相间制作而成,雕有西番莲纹及拐子纹。此屏风整体造型大气稳重,装饰华丽,雕刻技法高超,是清代中期宫廷家具的代表作。
      通过这些文物,夏先衍对自己紫府之中烙印的龙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完更加善了龙的形象,使其更加形象饱满、灵动,更加威武刚健。
      时至今日,龙早已成为华夏文明和华夏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它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维系世界华人的情感桥梁。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只要仰望苍穹,看到那苍龙列陈于天;俯察大地,看到那潜龙或跃在渊,便能深切感受到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的俯仰之间,成就了顶天立地、生生不息的龙的传人。
      龙德配天,福佑安民。
      龙是华夏民族、华夏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龙,经诸多考古发现证实,与华夏文明的起源相伴共生。安相伴铜器,瞩望城市,参创文字,徽铭国家,融通贯穿于华夏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成为华夏历史文化最典型、最优秀的代表,成为华夏文明史的高度浓缩。龙所展示的独特形态,蕴藏着华夏文明中最奇妙、最有趣的华采;龙所表述的观念,掌握着华夏文化中最隐秘、最曲折的精粹。
      华夏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不再是神话故事中呼风唤雨的神灵和封建社会帝王的专属代称,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强华夏民族坚韧顽强之神抒国人振兴中华之心,表华夏民族腾飞世界之志。
      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形象,它是瑞兽文化的代表。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华夏人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民俗习惯和信仰追求的集中体现。
      龙与凤龟、麒麟、貔貅等等瑞兽,构成了华夏的瑞兽文化。
      瑞兽文化作为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第53章 重新返回国家博物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