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7章 古蜀文明与阆宛仙境[2/2页]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阑风伏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称为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华夏文明的母体
      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29年,被认为是神秘的古蜀时代的重要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星堆遗址所出数量巨大的陶、石、玉、铜、金、象牙和海贝等,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特征,是华夏文明多样性的典型例证。
      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一及二号祭祀坑时,出土了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轰动世界。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启了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田野考古工作,相继发现6座新的“祭祀坑”,根据发现顺序依次编号三号坑至八号坑。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
      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
      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
      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
      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
      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
      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整个三星堆遗址内,有新老两座博物馆,大部分的文物都在新馆展览,所以夏先衍就先来到三星博物馆新馆。
      那开阔的园区道路便引导着游客缓缓前行,仿佛是一条穿越时空的通道。道路两旁的绿化和景观布置独具匠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情绪。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选址于原馆北侧中门区域。整个新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天然花岗石,两者虚实对比,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一行人来到馆前,建筑的半弧形斜坡外观显得独特而现代,又不失与古老文明的呼应。
      新馆中庭的巨型螺旋坡道则连接各层建筑,寓意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探知。
      踏入三星堆博物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走进综合馆,灯光昏黄而柔和,就像古老时光的余晖洒落在这些珍贵的文物上。
      风少君显然是第一次来这座博物馆,路过的每一件文物他都跑过去看一眼,然后又重新回到队伍。
      夏先衍见状,“要不要跟着风禾姐姐去好好看看这些文物。”
      “不用,我都记在脑袋里了。”
      “嘿,你这过目不忘能力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夏先衍还是在几处重要馆藏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好让风少君绕看清全貌。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制作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域特色。那造型奇异的青铜面具,巨大的眼睛仿佛能看穿千年的历史,凝视着它,仿佛能感受到古蜀先民那独特的精神世界。
      青铜大立人像:人像高
      1.8
      米、通高
      2.62
      米,重约
      180
      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
      “世界铜像之王”。青铜大立人像站在那里,庄严肃穆,它高大的身形和独特的服饰、手势,让人不禁猜测着它在古蜀祭祀仪式中的角色。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号神树通高
      3.96
      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青铜神树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在展厅中鹤立鸡群。它的底座是镂空的山岳形状,那山岳的纹理细腻逼真,上面还铸饰着象征太阳的
      “☉”
      纹与云气纹,仿佛这神树扎根于神秘的山岳之中,汲取着天地间的灵气,又像是连接着人间与天界的神圣根基。
      树干笔直而挺拔,一节节套接拼合而成,这种精湛的工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难以想象。树干上分出三层树枝,每一层树枝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自然地伸展着。树枝上有着花果的造型,那些花果或向上翘起,充满生机与活力,或向下垂落,好似饱含着沉甸甸的历史韵味。
      最令人称奇的是树枝上的九只太阳神鸟,它们的形态栩栩如生,每一只都像是即将展翅高飞,向着太阳翱翔而去。那灵动的身姿仿佛凝固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敬与向往,仿佛在诉说着古蜀人眼中太阳的神圣与伟大。而在神树的下部,有一条龙盘旋着,龙身蜿蜒曲折,鳞甲分明,它那威严的姿态好似在守护着这株神树,又像是借助神树的力量通往神秘的天际。
      金杖,是已出土的华夏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
      这些文物呈现了古蜀人的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博物馆内,巨幅展示月亮湾城墙剖面揭层,彰显三星堆王都气象。重组大型陶器、青铜人头像阵列、青铜神树等大型场景,讲述三星堆历史脉络。
      从新馆出来夏先衍一队人又去了老馆,因为里面文物不多,夏先衍只是在下方用神识探查了一番没有进去。

第127章 古蜀文明与阆宛仙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