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声名远扬,向世界传递东方绝技。
      民俗风情宛如烟火,编织日常百态。常山战鼓擂动,鼓面震颤、鼓槌飞舞,声若雷霆万钧,仿若千军竞发,节庆之时,大街小巷响彻激昂鼓点,那是民众心底澎湃豪情与团结力量的外化。
      沧州武术门派林立,形意拳刚猛迅疾、八卦掌圆转灵活,武馆中拳脚生风、器械霍霍,一代代武者传承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之志,彰显燕赵儿女骨子里的坚毅果敢与侠义担当。
      文学领域更是星光璀璨,从《诗经》“燕赵之诗”
      的质朴吟哦,到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豪情挥洒,描绘大漠孤烟、戍边壮志,再到如今诸多燕赵文人笔耕不辍,以文字镌刻时代、传承文脉,思想与才情在岁月中赓续,让这片土地的文化气息如陈酿,馥郁且绵远,浸润生活每处缝隙,铸就永不落幕的精神盛宴。
      建筑文化亦别具一格,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恢宏壮丽,融合满、汉、蒙、藏等民族风格,既有皇家园林精巧布局,又彰显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在山水间凝固历史华章;
      正定古城墙巍峨耸立,古街古巷中,唐宋遗风、明清旧韵悠悠流转,见证往昔繁华盛景。冀州,以深厚底蕴、多元形态,在华夏文化版图熠熠生辉。
      夏先衍所选定冀州的第一站就是易县。
      下了高速后,众人来到燕下都遗址公园灵源之地。
      燕下都遗址灵源之地位于冀州省保定市易县东南部高陌乡、凌云册乡,距县城中心
      4
      公里。
      西周初期,周武王为加强东北边陲的统治,封召(shào)公奭(shì)于燕地,建立了燕国。
      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历43世,800余年。存国期间,内忧外患,历经磨难。
      战国时期,经燕昭王28年苦心经营,据有今冀北、辽东等广大地域,经济发达,繁盛一时,跻身“战国七雄”。
      春秋后期,燕国在今易县境内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建陪都武阳城,燕文公时迁都于此,改称
      “燕下都”。战国时,燕昭王(公元前
      311
      前
      279
      年)大举扩建,至秦灭燕,燕下都作为燕国都城长达
      300
      余年。
      燕国秉承周礼,以维护宗法等级关系,规范行为方式。在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飨、婚冠等重大活动中依礼行事,并使用相应等级的礼器。公元前323年,燕国参与“五国相王”。之后,燕王行天子制。
      燕下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重要文化、经济中心。
      燕下都遗址的规模宏大,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宽达4千米,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兵器、铸铁、制玉、烧陶等遗址,这些遗物、遗存数量众多且丰富多样?。
      燕下都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燕文化的内容。其中,最为着名的文物之一是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铜铺首,高74.5厘米、宽36.8厘米,尽显战国时期燕国的雄厚实力?。
      夏先衍静静地站在燕下都遗址灵源之前,全神贯注地感受着其中传来的气息。
      透过灵源那神秘而深邃的光芒,夏先衍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
      慷慨悲歌的燕国故事。
      他看到了,燕国那场震惊天下的“子之之乱”。混乱的局势中,齐国趁虚而入,迅速攻占了燕国的都城,可怜的燕王哙也惨死于这场战乱之中。
      紧接着,画面一转,夏先衍看到了燕昭王高瞻远瞩,广招天下贤才。为了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决心,燕昭王不惜耗费巨资修筑了金碧辉煌的黄金台。这一举动果然吸引来了众多杰出的人才,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以及赵国的纵横家剧辛纷纷慕名而来。
      他们为燕昭王治理国家、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燕昭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使燕国逐渐强盛起来。
      他也看到了,在燕国即将被强秦覆灭之际,燕太子丹于此策划了荆轲刺秦王一事。
      ...
      ...
      他看到了在金戈铁马的岁月里,燕国从强盛逐步走向灭亡。
      燕国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燕国的文化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清西陵始建于
      1730
      年,历时
      185
      年,于
      1915
      年完工,是华夏最后一处封建帝王陵墓群。

第184章 冀州之行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