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设备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后,周逸龙又叮嘱巴沙抓紧招募工人,扩大船厂生产力。
毕竟除了主力舰以外,还需要大量潜艇,驱逐和巡洋等各式舰艇才能形成完善的海军力量。
189厂自从承接建造“苏联级战列舰”的任务后,就一直在招募人手,短短几个月就扩招了将近20%的人手。
对于这点,巴沙厂长很有底气,便信心满满的给副委员介绍了一番。
谁知,听到这个数字后,周逸龙却大摇其头,一点也不满意。
巴沙厂长以为他对20%有什么误会,便直接用数字说话道:
“我们厂原有职工6千多人,扩招20%后,已经直逼8千大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周逸龙压根没在意他的解释,直接伸出三根手指道:
“给我按这个数字招!”
巴沙突然想到,副委员同志的胃口一向很大,便大胆猜测道:
“那我们再招3千人?”
“三千?”
周逸龙一脸不屑,当即反驳道:
“我是让你招满三倍!不是三千!”
“啊?这么多?”
巴沙觉得自己已经很大胆了,可还是完全跟不上副委员的节奏,他觉得**是不是太过心急,便试图解释道:
“委员同志,造船还需要科学规划,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尤其是三倍人手,一旦主力舰造完,都没有地方安置他们!”
周逸龙嘿嘿一笑,也没责怪他的意思,毕竟巴沙不知道,还有两年就要爆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现在你嫌弃人多了,等战争爆发后,你就天天哭着找我要人吧!
他来海军之前,就已经督促莫斯科附近的各大兵工厂在招募培训工人了,一套说辞用的也顺溜:
“我们的装备缺口还很大,海军尤其如此,不要怕人多,可以分成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全力保证建造速度!”
“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巴沙厂长吞咽了下口水,这可真够狠的,他很想提醒下副委员同志,咱们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不带这么剥削人的,可又没那胆!
周逸龙可没想这些,他现在完全是按照战时标准思考问题,又接着补充道:
“按照这种速度,苏联级1号舰应该在一年内下水,接下来还要舾装和试航,等正式服役形成战力,差不多也快两年。”
他说得没错,大型军舰零部件太多,下水时通常只建好了主体结构,对于一些功能设备,还需要安装调试,这就是舾装。
等舾装完毕,海军还要试航,以改进后的苏联级战列舰为例,设计满编人员为2400人。
这么多人,几乎顶的上陆军一个团,可陆军3千人,是分别操作几千件武器,而海军3千人,全都待在一艘船上共同操作。
舰长就算下个简单的转向命令,都需要轮舵,锅炉,导航等几百人协调,要是训练不充裕,设备磨合不够,不要说作战,你想把船开出去,都能变成一种奢望。
所以,当听到周逸龙这么安排,巴沙厂长虽然有点面苦,但库兹涅佐夫二人却是大加赞赏,这一下子又为海军省出不少发展时间。
伊萨科夫一直惦记着航母,闻言有些惋惜道:
 
第465章 全新2号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