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齐看不到头尾;训练场上,身材壮硕的年轻小伙们,发出震天的呐喊声。
虽然部分装备紧缺,暂时跟不上,但大家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找替代品训练。
与此同时,周逸龙得到消息,他们的对手骑兵第6军这段时间也没闲着。
骑兵第6军除去从兄弟部队借调两个师,达到5个骑兵师6万人兵力外,各个骑兵师还临时增强了一个装甲营支援。
他们按照布琼尼的思路,以坦克配属骑兵作战的方式,反复加强训练,此时也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由于此次演习是为了验证战时突击集团,应以骑兵为主,还是以装甲兵为主,所以设定模式为机动遭遇战。
因为参战部队规模巨大,双方兵力超过12万,军事委员会高度重视,最后将演习区域设定为“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附近的“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名字太长,后面就叫克拉斯诺)。
这一区域纵深高达300公里,非常适合机动兵团打大规模运动战。
导演部以伏罗希洛夫**为首,外加布琼尼、朱可夫、巴甫洛夫、科涅夫等12名苏军高级指战员组成,钢铁同志则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
米哈依尔战斗群指定集结地域为斯摩棱斯克,由西向东进攻,骑兵第6军指定集结区域为克拉斯诺,由东向西进攻。
演习区域包含河流、森林、丘陵、山地、沼泽等常见交战地形,对部队综合能力考验很大,发挥空间也很大。
所有参战部队均有裁判组随军行动,枪炮一律使用空包弹,由裁判组根据战场形势判定伤亡,如有违反规定的,整只部队会立即判罚出局。
至于导演组,则位于莫斯科指挥部,通过无线电联络,在沙盘上观摩战局。
…………
莫斯科的冬天来得很早,从十月到现在,已经下了两场大雪。
这里的雪很神奇,因为气温低下,落地后几乎不会融化,将树木、村庄、城市,乃至整个世界,都覆盖成白茫茫一片。
为了保障正常生活,一到冬天,苏联人民就多了一项集体运动,那就是铲雪。每一条大街小巷上,你都能看到面色通红的苏联人,正在卖力挥舞着铁锹。
此时此刻,周逸龙正带着整个米哈依尔战斗群集结在指定区域,等待导演组的开始命令。
苏联的冬季军装虽然看起来有点臃肿,但穿在身上真是说不出的暖和,不过身体上的温暖,解决不了心中的困扰。
对于机械化取代骑兵,他是有绝对信心的,但对于这场演习,他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担心。
原因无他,相对几乎全是训练有素的红军骑兵来说,周逸龙手中的部队还是显得太稚嫩,新兵太多,训练不足。
如果将这些新兵投入防御战还好,要是将他们拉入远距离的机动战中,掉队、迷路、慌乱出错,就几乎会成为一个灾难性的普遍事件。
而这种灾难,很可能会成为骑兵第6军的机会。
要知道,骑兵虽然过时,但并意味着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在历史上,无论是波兰骑兵,还是苏联骑兵,都曾在恰当时机投入战场,给德军部队造成沉重打击。
但对于这场演习来说,长途奔袭是必然操作,不然拿什么去说服所有人,自己的部队可以更好的胜任突击任务呢?
第512章 大演习(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