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7章 令兄李文是宗师圣贤?[2/2页]

寒门第一权臣 漫山红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这些字虽然听上去不一样,其实是同样的一个音种,只在于音调大小罢了!”
      说着,李素站了起来,再次拱了拱手:“然后,大兄利用音律的学问,对所有能够写出来的字,进行了拼音标注。”
      “所以弟子小的时候,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是看过不少大兄用拼音标注出来的字,或者是诗,长短句。”
      “只要有拼音,就算弟子不认识那个字,也会读!”
      孔颖达瞪大了眼睛。
      这一天他受到的刺激太多了,大脑有些难以接受。
      不过孔颖达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很快就重新恢复了理智:“拼音?音律?”
      李素笑着点头,根据历史记载。
      拼音最早出现时,是在明末!
      一开始,拼音只是外国人为了方便和中国交流而创造。
      至于某些人说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废除汉字,这是清末国家危亡时期,一些急过了头的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设想。
      他们认为汉字独立于世界语种,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
      什么汉字不灭,华夏必亡……
      见到孔颖达一副打破油锅问到底的模样,李素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回答。
      其实把能拼音推广到大唐。
      好处也是不可估量!
      “是啊老师,大兄说过,大兄一开始想要创造拼音的原因,就是考虑到了不同地方的人,互相交流的苦难,和识字的困难。”
      “老师您想啊,咱们大唐这么大,江南江北之间的说话口音和方式就很不相同!”
      “就拿弟子的江南来说吧,苏州人说话,扬州人都不听不懂,主要是口音太过繁杂。”
      “不但如此,关中话,蜀中话,山东话,河北话,往往一个地区的人到了另一个地区,都找不到可以交流顺畅的方式!”
      “他们都会说话,都会识字,但是互相说的话却都听不懂,这不是和聋子没什么两样吗?”
      说着,李素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道:“所以大兄就想是否可以创造一种天下共用的口音,不同于任何地方的方言?”
      “不用废除乡音,乡人之间还是可以说自己的乡音,古韵律必须得到保留,诗词歌赋用得着。”
      “但是不同地区的人,在互相交流时就用这种天下共用口音,这样既可以顺畅的交流,也不用影响到乡音的重要性。”
      “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罢,李素便拿起毛笔,在宣纸上把声母、韵母、以及整体音节等等,全部写了下来。
      拿给了孔颖达看,把每一个拼音都给读了出来。
      “老师,这就是拼音!”
      “每一个文字都有特殊的读音,而且可以相互组合,这和我们之前以往识字时,所用的两字相切读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兄根据我们汉字的读音,组合出了四种音调,比如这个d和a,组合起来就是da,第一声读作搭,搭建的搭。”
      “第二声读作达,达官贵人的达。”
      “第三声读作打,打架的打,第四声读作大,大唐的大!”
      “老师,这拼音很好认,也很好读,就是三岁小儿,只要学会拼音,那也能识字读书!”

第137章 令兄李文是宗师圣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