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情微动。
李素这番话,自大唐立国以来,确实无人说过。
从皇帝到臣子,都不觉得和亲制有何不妥。
“你接着说,朕洗耳恭听。”
李世民的表情比刚才更诚恳了,连坐姿都端正无比,巍巍然如待国士大宾。
一旁的中书舍人奋笔挥洒,洋洋大篇。
殿内很安静,李世民不说话,静静等待李素开口。
“陛下,正所谓国者,帝权天授,而万众景从是也!”
“陛下是皇帝,自然明白皇帝不仅是吃喝享乐的,他的责任比任何人都重。”
“他必须要为国中的权贵和平民百姓谋福祉,建功业,是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业者有其产。”
“礼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陛下,皇帝做到这一步,才算是明君,圣君!”
“百姓才会无比忠诚地拥戴。”
“反过来说,若选择和亲,选择暂时妥协与退让,必然天下所不明也,也得不到百姓支持。”
“臣时常游走街巷,发现大唐之百姓精神荣晡,心气高傲。”
“这正是大唐强盛,才能有如此欣欣向荣之态。”
“在世人眼里,我大唐天下无敌,万国朝贺!”
“陛下您认为,在如此局面之下,大唐百姓们对于和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
说着,李素拱了拱手,面露严肃。
说白了,贞观这一代人,有明白的大臣、有明白的将军。
他们会支持李世民这么做,也会帮李世民压住任何反对的声音!
但下一代呢?
下一代的皇帝,臣子会怎么想?
他们会认为,我大唐这么强,这么厉害,和个锤子亲。
谁敢惹,老子就敢砍了你全家!
如此一来,战端一开,贞观布下了这么大的谋略,那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李素说着,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
见李世民脸色阴沉,李素急忙道:“臣失言了,陛下恕罪。”
李世民摇了摇头:“卿果然高论,放心,朕没有任何不满。”
“而是在自省大唐和亲的国策的利弊。”
“你接着说,直言无妨,忠直谋国之谏,朕只会如逢甘霖,喜不自胜!”
“岂有加罪之理?”
听到这话,李素笑了笑,天可汗的胸襟气度,今日再次见识了。
生于这样一个年代,李素愿意为它做点什么,因为它值得自己这么做!
于是李素接着道:“话说回来,陛下不妨再思量一下松赞干布这个人……”
“松赞干布贞观三年被推为吐蕃赞普,在位已有快八年了。”
“陛下想想松赞干布这八年来,治理吐蕃的所作所为。”
“凭心而论,臣觉得此人确实算得英明之主!”
“这些年来他效我大唐官制和军制,国内设大相,副相,推十善法。”
“颁六等章饰告身,整编国中军队,效大唐府兵制,划千户府为单位等等……”
“这些治国治军举措十分英明,可见此人断非昏庸之主!”
第309章 李世民的雄心(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