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恶性循环。
渐渐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禄东赞是吐蕃大相,有着高贵的身份地位,他没有兴趣跟一个无耻的年轻人继续争辩下去。
就算争赢了,对吐蕃来说也毫无益处。
“闲话休提!”
“李县侯,老夫只问你,贵国和亲一事你打算怎么办?”禄东赞沉声问道。
听到这话,李素眨了眨眼:“我先反问一句。”
“贵国边境的五万大军,禄兄做何安排?”
禄东赞冷冷道:“文成公主启程赴吐蕃之日,便是吐蕃大军撤兵之时。”
李素冷笑:“施以兵威,逼大唐就范?”
“禄兄,你考虑清楚了?”
禄东赞脸上闪过一丝迟疑,接着点点头:“是,贵国出尔反尔,背信弃义!”
“吐蕃挥义师而伐不义,王道也。”
李素面无表情:“王道?义师?”
“禄兄,这里就我们两个人,冠冕堂皇的话就没必要说了,听着恶心。”
“若是吐蕃执意要战,那么便战吧。”
禄东赞眼睛眯了眯,李素的反应令他有些不解。
今日二人你来我往说了那么多,算是不正式的两国谈判了!
而谈判是有技巧的。
一般来说,只要双方仍有一丝意愿,当一方强硬时,另一方便会适时地妥协半步,然后各自继续讨价还价。
就在这种互相不停的强硬,妥协的过程里,力求找到一个双方都能勉强接受的临界点。
那个临界点往往便是最后能够确定的条款了。
这便是谈判的作用。
禄东赞刚才所谓的挥义师而伐不义,便是一种以强硬方式的试探。
试探大唐的底线到底在哪里,要怎样才会愿意把文成公主嫁过来。
可是没想到这个李素再次不按牌理出牌,居然没有丝毫的妥协退步。
一句话便强硬地堵了回去,让谈判霎时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僵局……
思忖犹豫间,李素却忽然站起了身,潇洒地拂了拂袍袖。
接下来的话不幸证实了禄东赞的猜测。
“没什么好谈的了。”
“禄兄,你我各位其主,来日战场相见。”
“也只能各自忠君之事,刀剑相向!”
“告辞。”
说罢,李素随意地拱拱手,转身便待离开。
禄东赞急忙起身,刚跨出一步,便见屋门外副使一脸惶急地走进来。
顾不得失礼,当着李素的面,凑到禄东赞耳边,轻声耳语几句。
禄东赞悚然大惊,目光阴沉地盯着他,用吐蕃语问道:“确定了?”
副使点头:“确定了,尚书省和兵部的调兵令已出了长安城。”
“连同皇帝的圣旨一起走的,直赴剑南道交州都督府!”
禄东赞神情闪过一抹慌张,喃喃道:“调拨两万府兵……”
副使低声道:“据传闻,唐国皇帝有意任郧国公张亮为山南道行军大总管。”
“统领这两万兵马,明日便将启程。”
“对松州、茂州、绵州三城兵马进行整合,伺机进军松州边境,与我军遥相对峙。”
禄东赞眼皮猛地跳了几下。
麻烦了!
第452章 谈判的技巧(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