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受不了这辈子被人背后指指点点,斥其为杀人凶手。
是故只能选择一死,以避天下悠悠众口……
当然,在李世民盛怒的当口,朝臣们只能是背地里议论。
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触李世民的霉头。
风向变得很有意思,李治都选择服毒自尽了,可朝堂里的议论却并没有洗刷他的冤屈。
仍有一半的朝臣觉得他是畏罪自杀!
流言蜚语猛于虎,至死亦未休,这大概便是死在流言里的人最大的悲哀了吧……
李治服毒的第二天,依旧没有任何新意的朝会上。
殿外的宦官匆匆入殿,向李世民禀奏,太原王氏为首的山东诸士族求见。
李世民和朝臣们顿时愣了,这可是贞观朝的新鲜事!
从没见过整个山东士族同时进宫觐见皇帝的。
山东士族与关陇门阀一样,所谓士族和门阀。
从外表上看,似乎他们代表了很大的势力。
但其实他们真正的根基并不在官场,而是民间和士林里!
士族与门阀都是贵族,他们的贵,便贵在文化学派的影响力,民间乡绅集团的公信力。
最后才是官场士林里的势力。
平日里他们也只是一家家高门大户而已,家中蓄兵不多,充其量几百个护院侍卫。
但他们在民间的号召力却非常恐怖!
所以高祖皇帝晋阳举兵反隋时,诸门阀士族欣然景从。
只需门下儒者登高一呼,强行占据道德高点,号召百姓起而反之,瞬间便能将十万农户变成十万兵马!
所以李渊反隋反得那么轻松,一年之内便将隋朝推翻,立国称帝。
今日山东士族竟然同时进宫求见,委实令君臣颇觉意外。
李世民愣了片刻,袍袖一挥,“宣见。”
很快,一群穿着官服的人出现在太极殿门外。
为首一人三十来岁,身着圆领绯袍,腰配金鱼袋。
脚踏软底平步靴,静静站在殿门外。
他的身后齐刷刷站着十来名同样身着绯袍的官员。
众人在殿门外整了整衣冠,为首一人长揖到地,扬声道,“臣,通议大夫。”
“尚书右丞王踵,拜见陛下。”
关陇门阀和山东士族不是普通老百姓,家族的核心子弟都是有正式官职的。
尽管官职可能不高,更多的则是领个虚衔。
比如王踵的通议大夫,便是个四品的虚衔。
所谓的尚书右丞,虽说名义上有实权,可实际却只是挂个名而已!
李世民本就忌惮门阀世家势大,断然不会再将国家权力交给这些大家族的子弟。
随着王踵行礼,后面的山东各家士族们纷纷跟着行礼。
李治自尽,李世民心中窝着一团火。
但是面对山东士族时还是勉强挤出了笑容,“诸公可入殿来。”
王踵与各士族成员们再次整理衣冠。
明明衣冠干净得很,却也顺势掸了掸。
相对朝堂君臣的随意,门阀和士族出来的子弟尤其注重仪表和礼制!
面君时该有哪些步骤,该做些什么,他们都严格按照礼制执行,一丝不苟绝不敷衍。
从这些细节方面,就能看出门阀世家子弟与寒门新兴权贵之间的区别。
简单一个动作,便看得出一个人的涵养!
第624章 绝地翻盘(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