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高句丽的执念简直已陷入了魔怔!
拼命想在有生之年做成这件闪耀千古的大事,谁劝都没用。
沉吟片刻,李素缓缓道,“陛下,依臣之见,我王师行军至柳城之后,应当渡河分兵!”
“将三十万大军分别划为几个部分,由程伯伯,尉迟伯伯,李伯伯等这些老将各领一军。”
“互不统属,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三个方向,同时向高句丽都城平壤行军!”
“三路人马进击时,遇山则过,遇水则渡,遇城则攻。”
“只要定下大的战略意图,具体如何行军如何攻伐,由领军的将军们自行决定。”
“陛下则居中领十万兵马押后,缓缓向前推进……”
“北面兵马直取扶余,首先切断??契丹与高句丽之间的联系,防止高句丽向??契丹求援。”
“西面兵马取辽东,白岩,过千山山脉南下!”
“南面兵马与张亮大总管的两万水师遥相呼应,取安市,卑沙,建安三城。”
“两军会合后取庆州,最后兵锋直指平壤!”
“三军同时进击,横扫高句丽半壁江山,最后会师于平壤城下。”
“如此,便可不必担心腹背受敌,轻松从容攻克平壤……”
李素所言的战略很新颖,他几乎将君臣这几日商议的所有战略可能性全部否定。
帐内君臣闻言沉吟不语,眉头紧蹙,似乎正在消化李素刚才的这番话。
寂静之中,忽然听到一道急切的喊声。
“父皇,不可信李素之言!”
众人愕然扭头望去,却见太子殿下李承乾一脸焦急地走过来。
李素亦愕然许久,刚才自己一直都在帅帐内,怎么没注意到这家伙也在?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道,“承乾亦有高论乎?”
“朕与诸将愿闻其详。”
李承乾点点头,随即回头狠狠瞪了李素一眼,“父皇,李素所言误。国误军,切不可听!”
“我王师兴倾国之力,尽起几十万大军,为的就是毕其功于一役。”
“以狮子搏兔之势,一举将高句丽平定!”
“若然分兵,必被高句丽所趁,我们毕竟是在高句丽的国土上征战,天时地利皆不如人。”
“全军合力进退方可竞功,若将大军分兵三股,每一支军队的战力未免小了许多……”
“而且因为地形不熟,路途险恶,难免会被高丽军队各个击破……”
顿了顿,李承乾望向李素冷笑道,“更何况,分兵岂能轻易言之?”
“别的且先不说,分兵之后各军粮草何以为继?”
“如何运输?战马和军械如何度之?领军将领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如何令出一门?”
“父皇居中军缓进,如何调度?!”
“李县公,这些弊端你可曾想过?”
听完,李素神情淡定地道,“想过,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分兵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高丽山地崎岖,丛林众多,稍有不慎中了埋伏,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若将大军分为三股,就算其中一股全军覆没,另外两股也足够扫平高丽,攻克平壤!”
“简单的说,这是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从概率上来说,我的办法也是成功率相对比较高的。”
第674章 帅账论策(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