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 《‘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2/2页]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坚持先验的观点。”
      “什么是‘先验?”看着信纸上的字,李景隆忍不住问道。
      袁珙也有些费解,跟道衍一样,袁珙同样三教精通,但却确信,自己并未听过这个名词。
      姜星火指了指信纸,他正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
      “所谓先验,也是唯心认识的根本特点,也就是认为人的意识是最重要的,而世界上存在的事物是次要的从而认为人的意识是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事物的。”
      “也就是说,先验人性论认为
      ——人性是对活生生的现实人的抽象概念。”
      李景隆揉了揉眼睛,不解地问道“人性难道不是先天的吗?”
      “不是。”姜星火示意他稍安勿躁,随后继续写道。
      “而这种先验人性论则相信,‘人性这种抽象概念,在事实上规定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也就是善人做善事,恶人做恶事这种抽象概念决定人行为的观点,被我称之为‘观念论。”
      李景隆一边在旁边观看,一边问道。
      “那什么又是‘观念论?”
      “八个字。”姜星火干脆答道,“追本溯源,本即是源。”
      姜星火接着在信纸上写着。
      “观念论往往越过事物而达事物的‘本,并企图由‘本追踪到事物的‘源。”
      “如此一来,便经常会认为事物的‘源就等于‘本,‘本也就等于事物,将三层意思混淆起来。”
      许久没有写字,手腕有些酸了,转头看着有些发懵的袁珙李景隆,姜星火放下笔说道。
      “听不懂?没关系,我知道你现在听不懂,给你解释一下就好了。”
      袁珙和李景隆点了点头,虚心听讲。
      姜星火简单直白地说道。
      “第一层,现实的人是事物,对不对?”
      “对。”
      “第二层,先验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决定人这个事物的‘本,对不对?”
      “对。”
      “第三层,之所以有性善论和性恶论之争,就是因为根本搞不清人性的‘源,对不对?”
      “好像,对。”
      “那么为什么搞不清?”姜星火笑着问道,旋即自己回答,“因为人性论一开始就错了!”
      袁珙有些匪夷所思地问道。
      “那姜先生的意思是,人性论本身就是错的?”
      “不可能吧,那么多圣贤都辩论过的问题,怎么可能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李景隆亦是不可置信。
      姜星火放下笔,开口说道“所以说,想要回答人性论这个问题,这才是为什么我第一个方面,就是写批判先验人性论的错误的原因。”
      姜星火拿起笔,继续在纸上写着。
      “姜某认为,近两千年来,人性论觉得自己看到了第二层也就是人的‘本,而没有看到第三层也就是人性的‘源,所以才会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争得就是人性的‘源到底是什么。”
      “但其实,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开始错了。”
      袁珙看着姜星火笔走龙蛇,一时沉思。
      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错了?
      难道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吗?
      历代圣贤都是这么说的啊!
      正是认定了第二层的‘本,也就是‘人性由人先天产生这个前提条件,所以才要争论第三层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如果说一开始就错了,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那么就意味着,圣贤们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袁珙的脊背开始散发出了阵阵寒意。
      袁珙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哲学史的历史性时刻!
      他面前的这个青年囚徒,正在用笔,推翻两千年来关于人性论的争论!
      告诉大家,圣贤们争了两千年的东西,全是错的!
      而这封《‘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也将在他的亲眼见证下,成为中国哲学史新的时代的开天辟地之作!
      袁珙的十指,开始不自觉地轻微颤抖了起来。
      而李景隆,也屏住了呼吸,等待姜星火继续写下去,说明为什么人性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为什么人性不是由先天产生的。
      姜星火继续写道。
      “想要理解人性,落脚点应该放在现实的人身上,人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存在。”
      “而任何对人的抽象,都是以丧失人本质的丰富性为代价的,尤其是先验性人性论。”
      “先验性人性论自认为通过抽象得到了观念中人的本质,却丧失了现实人的本质,抽象概念无法完全代替人,解释人。”
      李景隆终于从死循环里走了出来,他忽然意识到,如果姜星火说的是对的,那么人性论,确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人性,压根就不是先天产生!
      也就无所谓先天本善,还是先天本恶!
      看到这里,袁珙蹙眉问道“那既然姜先生认为性善论性恶论一开始便错了,错在‘人性这个概念就不是先天的,那么姜先生觉得,人性是怎么来的呢?”
      姜星火写道。
      “第二个方面,是从形而上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形而上这个词,袁珙没有任何阻碍地就看明白了。
      这是道学里的说法,形而上者谓之道,何所谓道?老子有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而姜星火写下的,换成正常人能理解的话,就是从大道道理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的。
      姜星火一边慢吞吞地口述,一边写。
      “姜某认为,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所谓某一历史阶段的人性,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性所赋予的也就是说,‘人性这个第二层的概念,本身就是随着历史阶段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
      “每一个活生生现实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一旦把人从他生活的社会中抽象出去,那他就不在是‘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袁珙似有所悟,忽然皱眉急促地向李景隆问道。
      “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所有人都把你遗忘,你还是你吗?”
      李景隆有些茫然地回答道“我当然是我啊不然还是谁呢?”
      “你,真的还是你吗?”
      见李景隆游移不定,袁珙换了种说法。
      “如果你是一个在诏狱里被单独关押一辈子的犯人,记得你的所有人都已经死去,只有狱卒隔着门每天给你送饭,哪怕你还活着,在社会上,你还是你吗?”
      “我不是我?”
      袁珙干脆说道“老朽懂姜先生的意思了,人不是个体,人是在社会中才有意义,换言之,个体的人性毫无意义!”
      李景隆的身上寒毛倒竖,他仿佛过了一股电流一般,整个人都弓起了身子。
      如果自己真的被朱棣圈禁一辈子,没有了人脉、权力、地位,那么,曹国公李景隆,还是曹国公李景隆吗?
      自己是死是活,对外面社会上的人来说,还重要吗?
      自己还存在吗?
      姜星火只为他们的对话分神了片刻,旋即继续写道。
      “人性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从社会中获得的。”
      “正是在社会性中,才能找到人性的存在,人一定是在社会中,在实践中,才成为自己。”
      “人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某个先验本质的产物。”
      “人性不是先天被规定好的,而是在社会之中被构造出来的。”
      看到信件上的这些话语,袁珙如同醍醐灌顶。
      袁珙的大脑时刻想要释放出让他颤栗的兴奋感。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断!
      人性,不是先天的,是后天社会中产生的!
      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从根子上就错了!
      而他袁珙,亲眼见证了这封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信件,是如何产生的!
      这是何等的荣耀?
      当袁珙想到,这封信会对整个儒家体系造成多么大的冲击时,就忍不住心驰神往。
      就仿佛把儒家思想这座上千年来历代圣贤添砖加瓦,构建的大厦,给从地基上生生挖掉了一个角!
      马上,一角倾塌就会带来山崩海啸般的连锁反应。
      整个大明的儒学界,都会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是颠倒乾坤的思想变革!
      而他,有幸参与其中!
      在信的末尾,姜星火系统地回复了道衍提出的几个问题。
      “那么理想的大同社会在未来为何一定会实现?为何现在先验人性论似乎直接驳斥了这种可能?人是否总是贪婪自私的?”
      “姜某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因为这个历史阶段的人性是该历史阶段的社会性(社会压迫与物质精神供给不足)所赋予的,当我们把视野拉长,以千年为尺度,在未来随着历史阶段的演进,那时候的‘人性和现在绝不相同,姜某对此深信不疑。”
      信的最后,姜星火写下了尼采在《朝霞关于道德偏见的思考》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即是围墙。”
      ——跳出当下,方见未来。
      所以……看明白了吗?
      本章完

第九十八章 《‘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