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也绝非说说那么简单。
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坐在这个金銮宝座上的。
没有足够硬的命,日后多数都要惨死在这金銮宝座上。
杨广内心兴奋,但故作镇定。
他面带微笑,点着螓首,双手虚托,朗声道:“众卿平身!”
哪怕平时私下演绎了无数遍。
但真到了这个时刻,他还是浑身发颤,说不出的激动。
跪拜大礼过后,一切恢复朝纲。
杨广当殿宣布了几条政令,多数都是跟国丧有关,交给了九卿的太常寺来办理。
然后是一些颁布檄,公布州郡,大赦天下的事宜。
忙完这些,太阳已经高悬。
明媚的晨曦照耀在山巅宫阙金顶,灿烂无比。
红日驱走了阴霾,秋风吹散了血腥。
昨晚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之战,杨广在登基之机,却没有一字提及。
臣工们都是心知肚明。
因为皇城内,数万人的厮杀声,实在是难以掩盖。
但谁都不呆不傻,绝不会提及一字。
现在不提,以后更不能提。
就当这些,是雨过烟云。
……
文帝驾崩,炀帝登基的消息,慢悠悠传到了北疆。
大家都没有什么异样,就像是吃食后抹了抹嘴的感觉。
巡逻,列队训练照常进行,只是发现年号变了。
皇权更迭,对戍边将士而言没有丝毫影响。
这里离权力中心老远,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戏码,波及不到这里。
无论谁坐在金銮殿上,边疆总是要有人守卫的。
作为穿越而来的萧峰,现在刚洗白上岸,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应该说,是很坚实、很关健的一步。
身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不知未来的路在哪里,历史会如何发展?
虽然知道历史总体的方向,但细节肯定是完全不同。
如果以为掌握了历史趋势,就可以无所不能,那是无知和找死的节奏。
后世所知的历史,多数是官方史家有选择地记录,也有拼凑、臆测、美化、杜撰的内容。
书本的许多历史人物,跟真实存在过的那个古人,有很大的差距。
萧峰现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能是因势利导,随波逐流。
根据新的形势和发展,做到随机应变,等待机遇到来。
不论是做大隋将军,还是以后投唐,或者是自己打江山,都需要根据形势待定。
当务之急,萧峰认为,首先还是要保护好自己,不断地储备和积累各方面的能量,来完善自己。
话说罗英娘,读完秦琼留下的那封‘绝情信之后,确也难过了一段时日。
但随着时光流逝,她很快想明白了。
秦琼是个有家室的人,家妻已育有一子,有六岁。
自己追随私奔,只能是去做偏房。
这种窘境,自己能甘愿承受吗?
当然不能。
其次,秦琼是个重家室和兄弟情义之人。
民间传闻,秦琼‘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
也就是说,他在个人功名的追求上,反倒比许多人还不计较,看的比较淡薄。
第064章 炀帝登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