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弟间聊聊今年仲秋之夜,以及迁都洛阳的诸事安排。
杨广平时,也时尔叫李渊进宫来,在一起闲聊。
因为面对李渊,杨广他不用刻意去琢磨对方,倒显得浑身轻松。
同时,李渊的观点并不代表任何门阀,只会从皇帝的角度去考量。
“回禀陛下,以微臣愚见,此人虽然庶出寒门,但敦厚诚实,又能处事不惊,智略出众,颇有大将之风。”
李渊看着远去的身影,颇有感触地说道:
“此人若是今后再善加磨炼,那必是国之栋梁。”
“处事不惊,智略出众,国之栋梁!好好好,这个萧定方,能得到表哥如此夸奖,也是疏为不易了。”
李渊平时里处事说话都很谨慎,少有语出惊人之时,今日不知咋的就破了例。
也许,是李渊真的看出了萧峰身上的潜质。
也许,他是顺着杨广的心态在游说。
或许,这两种因素都兼有。
杨广则开心地笑着,似乎看到了帝国未来一个新星,在冉冉升起。
对于李渊刚才的中肯评判,萧皇后也微微在点头,感到颇为满意。
而宫里的所有人,则都惊愕地认为,这个叫萧峰的愣头小子,他不是个凡人,定是那位小神下凡来的。
否则,随便换个人,这脑袋瓜子应该被砍了好几会了都。
皇城里的人都清楚,大隋独裁者杨广,是个很在意自己尊严,天威和皇权的皇帝。
这些,似乎都成了他的逆鳞。
从后来的三征高句丽,室韦,突厥,吐谷浑,巡视边疆等事件中,可见一斑。
有时,某位大臣们流露出反对他旨意的表情,他都会勃然大怒,甚至还会下旨砍了他。
高?,贺若弼等辅国大臣,上国柱,一品大员,不就是酒后闲聊几句,动了他的逆鳞,被斩立决了嘛。
还有杨素,这个为大隋和杨广本人的夺嫡中,立下不世之功。
这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军事家,谋略家,一等权臣。就是起因于一个不满的眼神和表情开始的。
后来不也是落下个满门抄斩,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了嘛。
事后,萧峰这场惊悚离奇的宫殿面圣事件,很快从宫内传递出去,散布天下。
有人改编成了故事,绘声绘色的在大街小巷里诵扬。
只是到了民间,萧峰竟变成了妖魔化人物。
所有这一切,那都是大业皇帝旨意要求的。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当今皇帝陛下,心系天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决心。
不过事实上,萧峰事后也分析过。
这场表面上骇人惊悚的宫殿朝圣之旅,就是杨广刻意安排的一个过场,注定是有惊无险。
一个皇帝亲手树立起来的年青榜样,就因为不拘宫廷礼仪而被斩杀,岂不是打皇帝自己的脸吗?
这只能说明,杨广他很聪明,很有主见。
他并非像后世传说中得那样昏庸无道,如此这般的不堪。
杨广的确是个很怪异的帝王,天下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对他任何形式的不敬,成了‘龙之逆鳞,动之必死。
一句不敬的话,他可以发动一场举
第167章 李渊,大智若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