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2章 中秋前夕[1/2页]

谋隋 不死的小鱼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某日,越国公杨素途遇少年李密,看见他正在勤奋读书,拉紧马缰问道:
      “你是哪家的读书人,如此好学?”
      李密认识大名鼎鼎的杨素,连忙跪地拜了两拜,通报了
      自己的姓名。
      见是个士族少年,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
      读名人传记?!
      杨素对他感到惊异,停下来下马来跟他交谈,发现李密谈吐不俗,知识面广,非常欣赏。
      回去后,杨素对自己的儿子们杨玄感等人说:
      “我看浦山公之子李密的学识气度,尔等都赶不…”
      于是,后来杨素对李密刮目相看。
      杨广则立为太子,组建亲兵卫队,杨素推荐李密到杨广身边,任千牛备身。
      长子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虽然年龄相差十余岁。
      之于后世传说的李密‘牛角挂书的典故,还编入三字经里,萧峰认为这不太真实,有夸大事实之嫌。
      首先,李密少年时,父亲离世,家境虽开始没落,但还是门阀贵族。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所以,他少年时不可能沦落成为放牛娃的。
      第二,时下用牛当交通工具,在京都长安是不允许的,若是在城外乡下的山坡上,就算李密骑牛而行,那高贵的越国公杨素,会路过那里吗?
      第三,在时下社会里,书都是手抄的,因为没有印刷术。所以,普天之下,书都是奢侈品,只有贵族或大户家中,才拥有那么十几本,上百本的藏书。
      影视剧中看到古代藏书的,大都是在王公贵族家里。
      所以说,一个放牛娃,焉有如此奢侈到牛角挂书?
      话说李密,听得萧峰尊称他为浦山公,忙摇摆着手,咧嘴谦虚道:
      “定方老弟,你我现在都为同门学子,当以兄弟相称,不必这般客套。”
      “再说了,我那只是子承父爵,一个勋官而已,可不像你,小小年纪,战场杀敌,从一个囚卒做起,成为钦定英雄,让我们这些京城的公子哥们,都有些汗颜啊!”
      李密口才很好,也是实话实说,看上去表情真诚,没有让人感觉出丝毫的扭捏虚伪。
      要知道,在当下门第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虽然萧峰是钦定英雄,被皇帝觐见,还赐房赐金赐婢女等光环耀眼。
      但其寒门竖子的出身,曾经囚徒的历史,这是掩盖不了的真相。
      这些,仍然让许多豪门贵族大大臣,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并不愿与萧峰为伍,连同屋读书,同桌吃饭喝酒都嫌掉份。
      因为在他们这些阀门士族弟子们眼里,萧峰充其量就是个没有任何底蕴的政治暴发户。
      只有像李密这种破落贵族子孙,或像杨素家族,有政治企图的门阀,才会去主动理会萧峰。
      不过,在萧峰眼里,李密这人的性格,颇有点像水浒中的及时雨宋江。
      义薄云天,广交朋友,礼贤下士,谦虚有礼,但往往是心机颇深之人。
      李密未来是一位枭雄,萧峰

第202章 中秋前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