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一章:将门[2/2页]

秦将 起飞的东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此番伐楚之战,寡人要一雪前耻,一切战阵之事尽数托付给王老将军。」
      「王翦,为我秦国上将军,统率六十万大军,伐灭荆楚!」
      大殿上,秦王政开口,正式将任命王翦为伐楚主将的事情宣告下来。
      王翦走出来,行了一礼,说道:「谢大王,臣王翦必不辜负王命。」
      相比上一次李信的各种豪言壮语,王翦的话很少,却让殿上诸人听的十分安心。
      「王翦稳啊,这一次终于可以打个顺风仗了。」
      赵佗看着这一幕,心里很高兴,有王翦领军,完全不用担心大败的风险。
      当今秦国的国力,只要主帅不乱搞,胜算是极大的。
      「只是不知副将是谁?杨端和?」
      事情就如赵佗所料,在宣布完王翦为上将军之后,秦王政立刻又宣布了此番伐楚的副将,正是杨氏老将杨端和。
      众人皆感觉理所当然,没人惊讶。
      不同于上一次李信伐楚,秦王政想要用一干新鲜血液来替换秦军中坚。
      这一次,他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覆灭楚国,一雪耻辱。
      为此,他不惜亲自前往频阳请王翦复出,更是发动了秦国六十万大军,堪称倾举国之力。
      这种情况下,秦王政决不能允许有任何的失败。
      所以这一次,他一切用的是最稳重的搭配。
      主将王翦,稳。
      副将杨端和,稳。
      此战,必须稳赢!
      没有第二个选择。
      赵佗捧着墨玉圭,站在殿上,看着杨端和老将军出来行礼谢恩的模样,心中却若有所思。
      他发现,整个秦国的高级武将,似乎都被几大将门垄断。
      王氏。
      蒙氏。
      辛氏。
      杨氏。
      李氏。
      桓氏。
      ……
      虽然这时代有一句话叫做「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
      但实则,真正垄断上层的还是各大将门氏族。
      秦国的军功爵,给底层的人开通了一个上升渠道,但真正的平民,能够从小兵开始,爬到顶层的实在是太少太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哪怕像羌?,那也是出身羌人大姓,入伍就有爵位优待,非一般人能比。
      或许,他赵佗能算一个真正从小兵爬起来的。
      ……
      大朝会上。
      秦王政正式任命了此番伐楚的主将和副将人选。
      之后就由王翦、杨端和两位老将,前往邦尉府,和邦尉尉缭共同定下其余裨将军的人选。
      ….
      此番秦国出兵六十万。
      除去三十万辅兵民夫外,战卒也有三十万左右。
      如此便需要三十个校尉级别的秦将,以及十余位裨将军。
      「这赵佗该如何安排?」
      「他现在可是中更爵位,真是伤脑筋。」
      杨端和看着简牍上的赵佗之名,不由犯了愁。
      中更爵位,足以担任裨将军之职。
      但按杨端和所想,这赵佗虽然在李信伐楚之战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毕竟年龄太小了,最高只带过五千士卒,没有带大军作战的经验。
      若是陡然升为高职。
      这年轻人,恐怕把握不住。
      最终落到李信一般的下场也有可能
      杨端和想到王翦稳重的性子,以及之前在伐燕时打压李信的情况,不由试探出声。
      「赵佗陡升高位,恐怕会重复李信之事。莫不如将其任为校尉,只带一万人?如此便可稳妥一些,但赵佗爵位太高,不便居于人下,就让其归于上将军直辖如何?」
      听到这话,一向稳重的王翦却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如此安排,你别看他赵佗年少,但本领可不小,并不差于其他裨将军。」
      王翦想到赵佗在伐魏之前,就跑来询问自己若是「秦军伐楚大败,被楚人尾随追击,该如何应对」的事情。
      如今想来,此子竟然有这般先见之明,甚至比他王翦还看得远。
      从昌平君的异常表现,就看出对方会有反叛可能,从而又推演
      出一系列的战争变化……赵佗这般见微知着的能力,光是想想就让王翦叹为观止。
      更别说,赵佗在楚地的战绩也让王翦觉得很亮眼。
      此子,不可以常理待之。
      想到此处,王翦笑起来,对一旁的尉缭道:「尉公,我看咱们也不用故意压着赵佗,就依他的爵位,任为裨将军如何?」
      尉缭笑道:「善。」
      起飞的东君

第二百八十一章:将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