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数的三元及第之人。
在乡试结束,庆祝宴后,苏勒就带着博敦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的备考中。
婉莹跟舒瑶吐槽好几次,感觉她在苏勒眼里,还不如一张试卷、一篇文章有吸引力。
不过婉莹也知道会试的重要性,全力支持苏勒备考,孝敬公婆,打理家务,照顾弟弟和儿子,安排营养膳食都一手包揽了。
彭氏不止一次跟舒瑶赞叹这个掌家媳妇娶得好,还说舒瑶参加选秀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家中带来一个贴心合意的长媳。
也因此非常相信舒瑶的眼光,将给博敦相媳妇儿的重任交给她。
相二嫂这件事还不用着急,最早也要等明年选秀结束,旗人女子都需要选秀,未经选看不得私下结亲。
科举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舒瑶研制各种提升记忆力、补身体的药膳,将方子和药材送去家中。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会试拉开帷幕。
全国各省的举子从半年前就开始往京城方向赶来。
每个科考季,住宿业就迎来高峰期。
舒瑶的悦来客栈和五味斋在京城又开了几家分店。
悦来客栈的名声去年已经在学子们中间传开,所有分店在年初就已经爆满。
在考试之前,舒瑶偷偷问过大哥有没有把握夺得头名,她好去赌坊下注。
苏勒参加科举的时间不长,又是满人,名声远没有科举大省的江浙汉人举子名声响亮,赔率高达一比十。
清朝开国以来,还没有满人成为会元,通常状元、会元都是汉人的天下。
舒瑶拿出五千两,让属下在各个赌坊分开下注,每一家也就几百两,不过几百年也不是小数目。
一些想通过下注的方式挣钱的普通百姓,看她下这么多银子,将信将疑地跟在后头压苏勒的名字。
也有少部分满洲贵族子弟,纯粹为了支持京城满人而压了苏勒。
舒瑶的属下们,多多少少都拿出存银跟着主子下注,因此他们比舒瑶还要关心春闱的事。
三月十七,会试第三场考完,舒瑶已经是孕晚期了,这次没有去接两位兄长。
不过她派了人送花去贡院门口守着,庆贺他们考试结束,预祝荣华高升。
漫长的半个月过去,终于等到了放榜这一天。
四月二日,琼华院看榜专业人士金三福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金三福到了琼华院后,吃饱喝足睡得香,身高和体重有有所增加,这个天生的习武苗子,舒瑶特意培养过。
如今的金三福,在琼华院可以说武力只在舒瑶之下,单纯比武力值,胜过蓝星和杜若许多。
“主子,您说苏勒少爷能夺得榜首之位吗?”冬青把她压箱底的三十两都拿去下注了,比谁都关心最终结果。
“等金三福回来就知道了,不急这一时半会儿。”舒瑶慢悠悠说道。
对她来说,几千两也就是两个月的营收,赔就赔了,今年分店增多,营收只会更多。
早膳过后,冬青守在琼华院门口,焦急张望,看到熟悉的人影,激动地回屋禀告。
“主子,金三福回来了。”
第151章 一百五十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