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2章 九零年代对照组(32)[2/2页]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席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光逐渐明亮,过往的行人也多起来了,舅甥俩开始烤烧饼、做酱香饼。
      纺织厂的工人早上来到厂门口,发现每天都来的烧饼摊不见了,循着熟悉的香味抬头一看,哟,旁边的理发店变烧饼铺了。
      “徐氏饼铺”四个字的招牌匾额古色古香。
      “老板,鸟枪换大炮啦?”
      “老板,新店开张,有优惠活动吗?”
      “老板,……”
      马建兵笑呵呵地说:“有,有,买两个大烧饼送一个小烧饼。”
      店里空间大,徐茵不仅添了一口做酱香饼的双面大铁锅,还在角落添了一个小烤炉,专门用来烤婴儿拳头大的小烧饼,馅料目前只有一种——梅干菜烧肉。
      大伙儿一听买两个大的送一个小的,都排队等起来。
      烧饼店的门是朝马路开的,从门口到马路牙子顶多十米,队伍一会儿就排到马路边了,不得不拐个弯,沿着人行道继续往后排。
      不远处的路人纳闷了:“那边在排啥队呀?”
      过来一问,哦,是这家的烧饼很好吃。
      不赶时间的加入长龙行列,赶时间的只能遗憾离开,想着回头有空了过来买个尝尝。
      那厢,马春芳一边卖烧饼一边跟顾客说:“以后下雪了,不方便出摊了,你们想吃烧饼上纺织厂买去,我家在那旁边开了个门店,以后白天也能买到了。”
      “哟,老板娘的生意越做越大了!”
      “哈哈!托你们的福!托你们的福!”
      “怎么不在这儿开啊?纺织厂太远了。”
      “那边学校多,还有个电影院,老板娘选店址那肯定是考虑过的。”
      “那还有电影院啊?”马春芳不知道,店面是闺女找的,说是运气好捡了个漏,纺织厂附近有学校她是知道的,职工子弟中小学嘛,没想到还有电影院,那礼拜天生意也不会差了。
      马春芳高兴地给那人添了片酱香饼。
      扭头对徐伍一说:“老徐,以后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生意做了!”
      徐伍一:“……”
      媳妇支棱起来,让人有点吃不消。
      马春芳心里盘算着一天毛利保守点按八十块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挣多少钱……一算,哎妈呀!发财的节奏啊!
      刨除租金以后也妥妥破万了!
      她眉开眼笑,招呼起买饼的顾客更热情了。
      以至于经常有人夸徐氏饼摊的女主人,面容和善喜欢笑,一看就是当老板娘的料。
      徐家在纺织厂旁边盘了个店面的消息传回筒子楼,焦冬梅坐不住了。
      “老周,现在看来,小本生意好像确实挺赚钱的,老刘、老张他们几家都赚到钱了。要不,你找个机会探探厂领导的口风,要是第二批下岗职工还有补偿金,我俩也……”
      “别想了!我早就问过了,后面下岗的都没补偿金了。”
      “啊?”
      焦冬梅有种错失一个亿的肉痛和茫然感。
      早知道、早知道……
      可千金难买早知道。
      (本章完)

第1222章 九零年代对照组(3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