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24、风气[2/2页]

深夜学园 剑沉黄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同时,也十分佩服。他这位学弟人不可貌相,年纪轻轻却能力极大,接连做出了好几部火爆电视剧,备受制片厂的器重。
      一开始他对此还没有特别深的感触,直到进入剧组后,感触良深。
      不说剧组的工作人员,导演和制片人,对张叹十分尊重,还有一起的演员们,王寒、苏澜他们,都很听他的话,甚至是在他们擅长的演技方面,当张叹指出一些细节问题时,他们会从善如流,虚心接纳,这就不简单了。
      张堎严被张叹邀请到浦江来试镜后,他特地查过张叹的履历,尤其是他在大学时的表现,毕竟他们曾是校友。
      得到的最普遍的回应时,大学时的张叹是位海王,工作能力普普通通,表现中庸。
      有些人在应试教育体系里束手束脚,以那些标准看并不出色,但是一旦脱离这些体系,他们仿佛如鱼得水,如龙升天。
      很显然,他眼前的张叹就是这样的人。
      回到办公室的张叹看到办公桌上放了一壶热茶,应该是吴振胜泡的。
      吴振胜来的更早,此刻已经去了片场。看的出来,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工作十分细致负责,几乎每天都比张叹来的早。
      张叹放下包,准备去找苏澜,把做的吐司给她,忽然心上人出现在了眼前。
      “没人吖?”苏澜在门口探头探脑。
      张叹招手笑道:“快进来,我这么大一个人你没看到?”
      苏澜吐了吐舌头说:“你吃早餐了吗?我给你带了一些,你尝尝。”
      她把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放在桌上,打开来一看,这是……不认识。
      “馒头摊鸡蛋,哈哈,你没见过吧。”苏澜得意地说。
      张叹:“是你的独门绝技吗?”
      苏澜得意地点头:“我自己发明的,很好吃的,你尝尝。”
      递给张叹一双筷子。
      张叹连手和筷子都握住了。
      苏澜吓的瞪着他,把手挣脱开了,小声说:“别乱动。”
      张叹不以为意,拿起筷子,尝了一块,是一块鸡蛋,再尝了一块,这回是馒头。
      “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
      “那当然。”
      “好大一盘,你要一起来吗?”
      “我已经吃过了。”
      “再吃一点呗。”
      “……吃不下了呢。”
      “噢对了,我也给你带了早餐,你尝尝。”
      “嗯?你做的?”
      “当然,给你的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这是什么?三明治吗?”
      “不是,是吐司。”
      “吐司?和三明治好像,它们有什么区别?”
      “有腿的是三明治,没腿的是吐司。”
      “蛤?”
      “夹了火腿的就是三明治,没夹火腿那就是吐司。”
      “哈哈哈~~~”
      门外的杨珠面无表情地看着外面,给里头的两人放风把关,尽管有所防备,自认为心理建设的做的很充分,但还是被这一记狗粮呛得差点噎死。
      真想掉头就走啊,苏苏姐在里面能不能笑的小点声?难怪今天起的这么早,她还以为是给中午准备的,吃减肥餐,谁知是给张老师做的。
      唉,她都没吃饱呢。
      耳边还在传来他们的对话,她很想不听,塞着耳朵,但只是想想而已,她还是蛮八卦的。一个每天要播报娱乐圈八卦的人,怎么可能不八卦呢。
      “尝一尝吧。”
      是张老师的声音。
      “嗯嗯嗯嗯呃??”
      苏苏姐在干嘛?被,被强吻了?
      “我做了好久,专门给你做的。”
      “我没说不吃吖……嗯,好吃,好香,口感很好。”
      “是吧。”
      “嗯,是。”
      杨珠站在门口仿佛闻到了香味,抽了抽鼻子,不得不承认,有男朋友真好啊。
      她远远看到吴振胜在往这里来,身体不动,话传到了屋里面:“苏苏姐,吴振胜来了。”
      里面欢快的氛围仿佛凝滞了,过了会儿,苏澜的声音传出来:“知道了。”
      左等右等,却不见人出来,杨珠心急,心想不会亲上了吧?
      她不得不再次提醒说:“吴振胜真的来了,马上到了。”
      张叹回应道:“杨珠你玩去吧,不用守在这里。”
      “哦好,啊?什么?”
      “你去忙吧,不用守在这里。”
      杨珠迟疑了一下,心想张老师和苏苏姐想干嘛?吴振胜来啦!!!他们偷偷约会要被抓现行啦。
      但既然当事人都不着急,她这个吃瓜群众急什么。
      她离开,朝擦肩而过的吴振胜打了声招呼。
      “振胜来了,我正在给苏澜讲戏,对了,你看到张堎严了吗?他昨晚没休息好,状态不太好,要不你去跟他对对台词?”
      吴振胜倒没有奇怪,编剧给演员讲戏很正常,非常多。比如他上一个项目就给许多演员讲过戏,一天到晚经常有演员钻进他的办公室,不过和这里不同。
      这里,演员们来找他和张叹,都是很正经的讨论剧本台词。
      而在他上一个项目那里,许多演员或者演员经纪人来找他,不是正经讨论剧本,而是三句话没讲完就要求他增加台词,增加戏份,有的甚至直接说应该这么这么改。
      他知道,这其实才是行业里的常态,虽然不正常。
      但许多演员就是这样,尤其是名气大的演员,明目张胆地改剧本,导演和制片人都不敢作声。
      好在,这些不良风气在《沉默的真相》剧组没有,这也是他格外认真负责的原因,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和这样的环境,这才是一个编剧梦寐以求的环境。
      好在,这些不良风气在《沉默的真相》剧组没有,这也是他格外认真负责的原因,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和这样的环境,这才是一个编剧梦寐以求的环境。

424、风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