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散朝之后,文武官员纷纷离去。
      武将勋贵们,有说有笑,正常行走。
      文官们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体力不济,有的还受了伤,不少人都是互相搀扶着走的。
      他们也没有回到各自的衙门办公,而是去了太医院,治伤。
      太医院的药管不管用,那得分谁用。
      若是皇帝服用太医院的药,必须要谨慎加谨慎,小心加小心。
      像给成化皇帝和弘治皇帝看病的,就是同一个太医刘文泰,这位刘太医可是接连治死了两位皇帝。
      若是文官们服用,倒不必担忧太多。
      太医院的人也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为了香饽饽。
      散朝之后,朱翊钧回到乾清宫,一旁侍奉的还有司礼监的三位大太监,张宏,张鲸,张诚。
      “早朝上发生的事,你们有的在场,不在场的想必也都听说了,你们觉得在北直隶种植水稻这事,可行吗?”
      张宏思虑片刻,率先开口,“回禀皇爷,奴婢以为,此事不可行。”
      “万历三年,徐贞明任工科给事中,他就此事上过奏疏,当时朝堂就有过议论,也是未曾通过。”
      “畿辅之地虽多有河流,然毕竟身处北方,气候相对干旱,一旦天公不作美,水稻何以插秧。”
      “若是因此而兴修水利,虽有一时之利,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刹那芳华。”
      “民以食为本,兴修水利,以惠农桑,自古以来皆是正途,依奴婢愚见,水利可以兴修,但不应用于水稻种植,而是应用于灌溉农田,收益于更多的百姓。”
      张宏是广东人,北直隶种不种水稻,不干他家乡的事。
      可内廷宦官多出于北直隶,张宏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廷宦官之首,这些人都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其他的也都是他的下属,他想不管都不行。
      朱翊钧所想与张宏所想,大差不差。
      内廷中的宦官多是出自北直隶,这些人可都是朱翊钧身边的人。
      羊斟惭羹,各自为政。
      朱翊钧不可能因为这事就让他们心生幽怨。
      而且,在北直隶种植水稻,从气候上考虑,也确实是不怎么现实。
      “张鲸,你去内阁传旨,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旱,且百姓不易,畿辅之地种植水稻一事,暂且作罢,等国有余力之后,再行处置。”
      张鲸是北直隶人,听到朱翊钧这话,心中窃喜,“奴婢遵旨。”
      内阁中,四位大学士正坐在一块商议,今天早朝群臣打架这事,怎么善后
      王锡爵性格有点直,他最先开口,“这事,出就出在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身上了。”
      “都察院那几十号御史,就属他们打的欢。尤其是右都御史潘晟,身居二品,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宝刀未老,老当益壮。”
      严清打趣道:“潘少宪是心有不甘呐。”
      “本来,内阁中有一把椅子是他的,结果他的那把椅子被挪到了都察院,庄子有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申时行淡淡一笑,“潘少宪是性情中人,爱憎分明,不然何以掌风宪之职。”
      “性情归性情,可今日早朝,百官动武,君前失仪,非臣子之道。幸得陛下仁德,宽厚我等,不与计较。”
      “然,天

第84章 暂且作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