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现任宣大总督名为郑洛,挂兵部尚书衔。
      郑洛对于处置明朝与漠南蒙古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呕心沥血。也正是由于郑洛的努力,漠南蒙古基本上处于明朝的羁縻统治之下。
      不过,还是出现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插曲。
      漠南蒙古,主要是土默特部。
      自隆庆五年俺答受封顺义王以来,明朝开放互市,自宣府、大同、山西向西直到甘肃,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战事。
      冲突,有,但极少,而且都是小规模的。
      现在漠南蒙古的当家人,为三娘子。
      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
      俺答死后,又嫁给俺答的长子,辛爱黄台吉。
      辛爱黄台吉死后,又嫁给辛爱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
      后来,又嫁给了扯力了的长孙卜失兔。
      当时的草原上的习俗就是这样。
      土默特部的男子当家人,是俺答的长孙扯力克服,但他没有三娘子威望高,双方矛盾很大。
      扯力克,自封顺义王。
      什么叫自封,顾名思义,就是自个给自个封的,没有经过大明朝的册封。
      而顺义王的印信和兵符,在三娘子手中。
      三娘子就想把顺义王的印信和兵符,交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俺答的第九子,不他失礼。
      双方剑拔弩张。
      明朝是不希望漠南蒙古乱的,因为一乱,一些蒙古部落失去约束,必然会趁乱寇边。
      明朝也不是怕和蒙古打,蒙古也打不过明朝。
      主要是和草原部落作战,是个赔钱买卖。打赢了,除了得点牛羊之外,啥也捞不着。
      蒙古寇边,主要是为了抢生活物资。
      如今双方和平共处,漠南蒙古接受明朝册封,明朝开放互市,挺好的。
      俺答和他的封在西北的几个儿子死后,那里的蒙古部落逐渐已经不受约束,隐隐有寇边西北的迹象。
      可漠南的情况不同,俺答的嫡系子孙在,三娘子也在,双方没必要动兵。
      所以,兵部尚书梁梦龙便给宣大总督郑洛下了一道军令,尽快解决漠南蒙古纷争,不能耽误下一步打辽西蒙古。
      郑洛接到兵部的军令后,第一步,先调兵。
      宣府总兵赵崇璧,大同总兵麻贵,兵压漠南。
      麻贵,本身就是大同右卫人,对于大同的兵马很熟悉。
      赵崇璧这个宣府总兵虽然是上任不久,可他对于宣府的情况并不陌生。
      赵崇璧的父亲赵卿,曾担任过宣府总兵。赵崇璧本人,也在过宣府任过职。
      他对于宣府,可谓是轻车熟路。
      宣府、大同两镇的兵马压上去之后,出于稳妥,郑洛又命山西总兵董一元,率军在后压阵。
      大兵压境,那什么事就都好谈了。
      三娘子本身很是亲近明朝,扯力克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
      在郑洛的斡旋之下,三娘子将印信和兵符交给扯力克,双方正式合婚。
      明朝也正式册封扯力克为顺义王,并再次册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
      事情解决后,郑洛便将经过详细写在奏疏中,呈报京师。
      见漠南事端已平,朱翊钧召内阁的三位大学士,户部尚书张学颜,兵部尚书梁梦龙,腾冲伯戚继光,乾清宫议事。
      “前者辽西四部进犯辽东,幸得我大明将士英勇,击退来犯之敌。”
      “辽西胡虏屡屡犯边,朕有意集蓟州、辽东两镇之兵,扫荡辽西,以护百姓。”
      扫荡辽西蒙古这件事,朱翊钧没有刻意隐瞒,很早就透出风来,当朱翊钧说出口的时候,众人也不觉得意外。
   

第139章 定策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