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二章 继承了芯片禁令的优秀传统[2/2页]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而等咱们收购合同一签完,论文和专利同步发布,那些人也就自然也就知道了咱们的合作对象是nutrien。”
      说完他又一指文件,继续道:
      “《瓦森纳协定》维也纳联络点的现任秘书长是板桥光雄,一个霓虹人,推动设备进入名单并不困难。”
      “他们早在一开始就做好了禁运准备,所以和产品发售的时间没有关系,他们早就盯上咱们了。”
      “黑客攻不进来,那么就用现实手段限制咱们的发展。”
      田良伟看着面前的文件,整个人陷入默然。
      确实。
      正如顾群青所言。
      华盾生科的那些对手,并不是在产品发售后才开始针对他们的。
      其实从科大消杀直播不,甚至从14号楼的意外开始,那些对手便盯上了华盾生科。
      当时若不是常礼成机敏,汪昭民说不定已然将样本骗走了。
      外敌外敌。
      敌这个字便可以说明一切——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战场!
      想到这里。
      一旁的徐云也是幽幽叹了口气。
      其实吧。
      华盾生科在各方面的准备已经做得非常充足了,无论是舆论、公关还是网络安全方面,几乎没多少漏洞可言。
      但谁能想到对方不讲武德,直接不要脸的在设备方面搞起了事?
      这就像两家菜馆竞争,一家手艺好的菜馆做好了对方上门吵架、在街坊领居里散播流言、甚至晚上到门外泼黑狗血的准备。
      结果对方直接动用关系,让菜农不给你送菜了,这谁能想到呢?
      这已经脱离了商业竞争或者“黑人”的范畴,纯粹是不要脸了。
      而另一方面。
      那些人这样做的直接原因,自然是不愿意华盾生科抢占市场,形成垄断。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为什么《瓦森纳协定》可以生效,则是因为他们不想见到有华夏企业能够站起来。
      他们就像是站在一个深坑边的监工。
      每当有一支手掌从坑底挣扎上来时,他们都会狞笑着伸出脚,重重的将其践踏。
      直到手掌支撑不住彻底松落,随着下方的攀登者坠入深坑,他们才会朝坑底狠狠的啐上一口,重新巡视起自己的领地。
      有句话说的好。
      对于本土来说,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华夏和外国。
      此话不无道理。
      想到这里。
      田良伟不由抬头看了眼徐云,问道:
      “小徐,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徐云沉默片刻,面色看上去有些凝重:
      “老师,首先咱们要肯定一点,nutrien的情况显然不会是个例。”
      “我在来的路上和aaron确认过了,目前具备环化构化环节生产技术的外企只有七家,无一例外全是《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企业。”
      “不出意外的话,这七家企业同样不会向我们提供相关的生产设备。”
      “所有目前我们唯一的选择便是”
      “找国产!”
      “国产?”
      听到这个词,田良伟先是一愣,旋即便皱起了眉头:
      “小徐,环化构化环节涉及到了过渡金属催化和环状骨架螺环化反应,这是17年才陆续普及的技术。”
      “实验室制备肯定没问题,国内多的是实验室能做到。”
      “但要在生产设备中增加这种环节,国内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厂商啊”
      作为华盾生科的执行董事,田志刚在公司的筹备阶段也出过一些力。
      因此他很清楚。
      在目前国内的化工生产商中,几乎找不出几家企业具备将环化构化环节增设到生产线中的能力。
      否则他们当初就不会去选nutrien了。
      诚然。
      你让华夏石化之类的企业去重金研发,倒也不是破不了技术壁垒。
      但这种定制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不说,时间也不是徐云他们能等得及的。
      按照徐云和顾群青的打算。
      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企业,那么只能先用昂贵的实验器材暂代生产容器,以此来强行扩充产量了。
      但这样一来。
      “一个螂灭”的生产成本将会被拉高到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一支成品的利润能不能有一块钱都不知道呢。
      因此看着一脸为难的田良伟,徐云与顾群青对视了一眼,努力劝道:
      “老师,您再仔细想想呗,国内有没有哪家企业能做到这一步?”
      “实在不行溢价点儿也没事,反正给咱们本土企业赚的钱嘛。”
      田良伟的眉头依旧紧紧的拧成一团,看上去有些纠结。
      过了小半分钟。
      他还是拿起鼠标,点开了一个网站。
      这个网站的名称叫做‘燧人,是中科院旗下的一个学术类bbs。
      用户可以在上头检索一些内容,比如专利或者期刊进度等等,还有一些比较前端的科研进度。
      只要在燧人上输入相关信息。
      一些介于三审三校与发布之间的内容便会优先进行展示,避免出现撞车的情况。
      简而言之。
      网站用户不用等到最终公开的阶段,便能相较普通人更早一些的了解到相关信息。
      随后田良伟输入了一串11位代码:
      984867
      开头98是工业生产序号,代表着检索内容是工业领域而非实验室成果。
      4则是化工代号。
      8代表着非大型容器。
      67咳咳,再往后说就得在局子里报身份证了
      片刻过后。
      田良伟的面前出现了两页检索结果,每页10个。
      这些都是与检索序号相关的内容,不过大多数都是标注着国外。
      接着田良伟开始慢慢的看了起来。
      这个检索结果他在一个多星期前曾经看过一次,大致清楚整体情况。
      理论上这么短的时间里,这种冷门技术是不会有啥大突破的,因此这次他看的相对有些放松。
      不过很快。
      在扫到其中某栏内容的时候。
      田良伟忽然表情一凝。
      只见他轻咦一声,身子微微往前一倾,迅速点开了次级连接。
      过了几秒钟。
      他猛然从屏幕前抬起头,对徐云道:
      “小徐,好消息,有一家国企在上个礼拜突破了sharless不对称环氧化的生产转化!”
      听闻此言。
      顾群青因着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有些迷糊,但徐云的瞳孔却是狠狠一缩。
      在环化构化环节中,最难工业化的过程主要有两个。
      一是过渡金属催化。
      二便是sharless不对称环氧化。
      这两个过程都是属于标准的实验室较容易、但工业化却非常困难的技术壁垒。
      毕竟本身环化技术的普及度就不算很高,更别提这类衍生技术了。
      能突破其中任意一项,便代表着有概率短时内掌握整套技术。
      回过神后。
      徐云连忙看向田良伟,问道:
      “老师,对方是哪个厂子?”
      “中材科技?还是鲁泰控股?”
      田良伟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都不是。”
      “都不是?”
      徐云顿时一愣:
      “那是谁?”
      田良伟将屏幕朝他一转,说道:
      “汉化机械集团,提交技术的是他们的厂长,叫做林振华。”
      注:
      这段禁运情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原型为当年的18罗汉之一的沈机。
      和齐大联动了一波,很快你们在他书里应该也能见到徐云

第二百零二章 继承了芯片禁令的优秀传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