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2/2页]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呢?
      上面说过。
      根据菲涅尔的部分曳引假说,水流在运动的时候,会就会拖着以太以043v的速度运动。
      而如果以太在运动,那么光的速度当然也会跟着变化。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在水中的速度就是。
      不难想象。
      如果光线逆着水流运动,那么地面上观测的速度就是光在水中的速度减去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同理。
      顺水运动光线的速度就应该是光在水中的速度,加上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在这种情况下。
      两束光波再次相遇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干涉条纹。
      如果让流水反向。
      也就是让出水口变进水口,进水口变出水口,那两束光运动的时间就会发生改变。
      于是呢。
      它们形成的干涉条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就是条纹会移动一点点。
      而令斐索惊喜的是,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
      也就是菲涅尔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斐索流水实验,彼此互相印证。
      重头戏来了。
      所以后世的某些民科经常以此来“暴打”相对论和老爱。
      任何一个声称自己推翻了相对论、以太是存在的、证明了光速是可变的、超光速可以叠加的文章或者姑且叫论文吧,他们必提一句话:
      “斐索流水实验证明了相对论的错误,所以阿巴阿巴阿巴”
      几乎所有所有的民科——除了那种画个太极图说搞出永动机的奇葩之外,其余最少90的所谓理论都是源自斐索的流水实验。
      就和提及李世民必提玄武门之变一样,斐索的流水实验都快成民科验证码了
      结果最搞笑的是。
      某些民科为了黑老爱。
      连“1905年以前,爱因斯坦可能不了解斐索实验,或没有意识到这个实验证明了光速可变,如果他了解斐索实验,就不会提出基于光速不变的相对论。”这种话都能说出来。
      但实际上呢。
      老爱在1950年与香克兰教授谈话时,曾经提到过两个对他创立狭义相对论影响最大的实验。
      第一个是光行差实验。
      光行差的原理很简单,大家在下雨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
      无风条件下。
      如果你站在雨地里不动,就会感觉雨滴是从头顶正上方落下来的。
      但如果往前跑,就会感觉雨滴是从前方倾斜地落到身上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雨行差”。
      而地球在运动也就是以大约30ks的速度围着太阳公转的情景,便与雨中奔跑时觉得雨滴倾斜了类似。
      观察者也会觉得恒星发出的光线也倾斜了一定角度,这就是光行差。
      这个原理最终让布莱德雷运用到了光速计算中,就是此前光速测定时提及过的那位被误解的天文学家。
      而另一个对老爱影响最大的实验,就是斐索的流水实验。
      因此所谓老爱不了解斐索实验的言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那么真相是啥呢?
      用某个死神小学生的话来说,那就是真相只有一个:
      老爱不但了解斐索实验,同时早就在不加入以太的情况下便解释过了斐索的流水实验。
      并且比菲涅尔的理论解释更加完美。
      他采用的思路是洛伦兹变换,从流水系和地面系的速度叠加入手。
      再加上一些鲜为人同学看不懂的计算过程,最终得到了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的一阶近似,完美的解释了斐索的流水实验。
      在狭义相对论眼里。
      斐索流水实验并不是因为以太被部分拖曳,而是洛伦兹变换里速度叠加的自然结果。
      这部分内容被老爱写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里,也就是发表狭义相对论的那篇文章。
      这么个老爱的封神之作那些民科都没看过,结果还信誓旦旦的去否定老爱的相对论,你说离谱不?
      类似的情况徐云上辈子也遭遇过。
      当时有个徐云相熟的视频制作者推了他的书,结果有个人在下方留言:
      “一本复制百度的小说有什么好看的。”
      实话实说。
      徐云当时差点没绷住笑出来
      理论上但凡是看过那本书几章的读者,都不会说出那种话——徐云都不知道diss过多少次百度了。
      说他抄知网的还差不多叻,咳咳
      否定某个作品或者理论没关系,但好歹看下内容不过分吧?
      另外比起相对论,菲涅尔的理论其实才是存在错漏的那一方。
      举个例子。
      就像经典物理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一样,菲涅尔的理论只在流水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时候适用。
      当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当uc不能再忽略时,使用部分曳引假说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而狭义相对论的结果依然是正确的。
      也就菲涅尔的理论能解释的东西,相对论能解释。
      它不能解释的东西,相对论还能解释。
      这才是一个更好的理论应该有的样子。
      诚然。
      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相对论,目前确实都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
      或者说理论上的要害处。
      比如大一统理论如果出现,相对论大概率会和经典物理一样,沦为某种情景下的近似和特定解。
      甚至可以这样说。
      五百年后要是人类还没灭亡,相对论99会被某个新理论取代。
      但那是五百年后,不是现在。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理论支撑,现在的人类连火星都登不上去呢,就去准备换个理论工具了?
      这不搞笑吗?
      眼界和现实,这是两码事。
      就目前来说,相对论依旧是个最适合当下的最优解。
      如今的科学界之所以会选择相对论,并不是因为相对论是真理,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
      而是因为相对论是我们目前描述宇宙的理论里精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跟各种可观测的实验符合得也非常好、理论内部也非常自洽的理论。
      例如眼下的qed已经被证实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广相甚至已经在gs上应用了。
      可惜某些民科全然不管这些。
      他们把科学当神学讲,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用大家都能懂的直觉,去反对大部分人都不懂的科学。
      何其可悲。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看着台下众多不解的学生们,徐云又打了个响指:
      “各位同学,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几个月前,我们已经将光速测定到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数值区间。”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设定一个实验,来验证以太和光速可变的猜测呢?”
      说完他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从太阳射向地球的箭头,继续说道:
      “各位同学,大家看。”
      “如果存在以太,则当地球穿过以太绕太阳公转时,在地球通过以太运动的方向测量的光速应该大于在与运动垂直方向测量的光速。”
      “这点没问题吧?”
      台下齐齐传来了肯定的回复:
      “没问题。”
      徐云见状环视了周围一圈,微微一笑:
      “那么既然如此”
      “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通过比较具体的数值来证明这点呢?”
      接着他又另开了一个版面,准备下笔画出示意图。
      但在即将落笔之际。
      他的嘴里忽然轻啧一声,停下动作,转身看向了台下众人:
      “各位同学,我们格物社的口号叫做格物致知,讲究的是通过实践去探究世界。”
      “因此我们的目标之一,便是要锻炼各位的动手能力。”
      “所以我有个想法啊”
      “大家可以先不去思考以太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从实验角度出发,一起来讨论讨论,如果想达成我所说的目的,这个实验需要怎么进行设计?”
      说完他便放下粉笔,不再说话。
      其实按照徐云原先的想法。
      在接下来的板书里。
      他便会将自己的实验方案完全展示出来,让大家尝试实验。
      不过几秒钟前,他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
      这应该将会是自己在副本中完成的最后一个实验了。
      于情于理,都应该给这个时代再留下一点“遗产”。
      按照正常轨迹。
      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间综合实验室要到1871年才会由小麦创立。
      在那之前,科学界并没有多少引导学生去做实验的观念。
      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并且某些意义上来说,这种认知带来的影响比某些错误的理论更加恶劣。
      因此犹豫再三。
      徐云还是决定开创一次先河,引导者格物社的成员去完成这项实验设计。
      而这番话刚一出口,台下便是一静。
      很明显。
      徐云的这个做法,有些超过了众人的预料。
      不过很快。
      待众人回过神后,所有人的眼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了一丝
      躁动与跃跃欲试。
      毕竟这些社员之所以加入格物社,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冥王星之夜现场氛围的影响。
      他们也希望自己某天能够像数算小组的成员那般,亲自动手去破解宇宙的奥秘。
      因此比起接收完备的知识,他们更期望能够亲身参与其中。
      所以在徐云表示集思广益后,现场的氛围顿时活络了起来。
      过了几秒钟。
      第一个社员举起了手:
      “罗峰同学,我有一些想法。”
      注:
      明天开始连续万字更新,副本完结倒计时~
      2323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关于本章含有大量科普所以第三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