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0.书生之愿,将军之志[2/2页]

我的诸天超脱日志 不正经沧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微笑,面色肃然。
      华夏文化5000年,无数优秀读书人出现,地大物博,人才辈出,“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抄袭一些伟大人物的“理想”便可,哄开心皇帝的同时,也要符合题意,把题目回答完美,才是最顶级选择!
      他正襟危坐,结合自己的话语,提笔写道: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读书人当忠君爱国,为陛下肝脑涂地,以天下百姓为己任,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之理想,唯有四句。”
      赵玄奇缓缓提笔,写下在无数小说中很老套,但是每次看见又会让人热血沸腾的句子,也是读书人所有最终夙愿还有追求: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几句话写下,赵玄奇十分满意。
      以前他看过很多次这句话,但是每次都有一种肃然起敬,浩然无畏的感觉,觉得读书人就应该如此,想必这个世界的人也会被震惊吧。
      随后是附加题的第二道题。
      [边疆保家卫国,各地匪患无数,将军应该怎么做?]
      对于这道题,赵玄奇并没有直面回答将军应该怎么做,他懂得皇帝的想法,这位皇帝多半有着中兴之志。
      题目问到将军该怎么做,那么证明这位皇帝对于边关问题关心,需要将才,需要能够保卫边疆,开疆拓土的人士。
      将军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考生需要具备作战天赋,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有开疆拓土的想法。
      所以,在回答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作战天赋,还有强大的战略决策分析能力!
      赵玄奇微微一笑。
      缓慢的写下接下来的答案:
      《三十六计》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
      “……”
      将36计一一写出,并且还写出这些计策的注释,如何理解,以及如何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赵玄奇好歹曾经是一个文科生,也喜欢旅游,曾经去各大博物馆翻查看过一些兵书,将各大兵书都看了个遍。
      而在如今穿越之后,这些记忆清晰可见,只要他愿意回想,其中的细节可以一分不差的回忆过来。
      所以抄袭三十六计,那是轻轻松松。
      当然,抄也不是一字不漏的抄袭,而是会选择性的将其中的一些词语改掉。
      比如说“围魏救赵”这个计谋,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赵国,还有魏国,所以他需要结合这个世界的历史,找出类似的经历,编撰出来新的“围魏救赵”。
      还有“暗度陈仓”等华夏词句,都需要进行一些修改润色,将故事,人物,还有地点,地名都改掉。
      这个国家也有一统六国,属于华夏的平行世界,只要把一些方面改变,其实抄袭还是挺简单的。
      除了36计之外,赵玄奇还抄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很多人认为《孙子兵法》还有《三十六计》属于同一本书,但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一本是战国孙子编写的兵法,一本是成书于明清时代。
      将二者相同的地方去除,不同的地方融合在一起写下,才是最完美的抄袭。
      而《孙膑兵法》来自于孙膑,孙膑的地位不用多说,背后是称之为兵学亚圣。
      他将自己看过的兵书全部结合在一起,把书名全部改掉,免得其他人看过考卷之后问他“孙子”是谁,“孙膑”又是谁,并且内容里面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将其中的精髓抄袭,通通注入《三十六计》当中。
      现在的36计,不止36计。
      《三十六计》就是赵玄奇这一题的答案。
      将才?兵书写出,谁会怀疑他没有一点大将之才呢?
      书生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横渠四句。”
      将军之计,《三十六计》,36计,不止36计也!

30.书生之愿,将军之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