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8章 那一年的事[1/2页]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梦中的虚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红土生产队是真的穷。
      这里几乎都是黄土做墙,茅草盖顶,全村都找不到一户像样的人家。
      也就是说,在土改前,这个村子就没有过地主。
      红土村,想来这里也是不适宜作物生长的。
      史格说明来意,村里的小孩子跑的飞快,把他们领到生产队老队长的家里。
      同样是黄土垒砌的房屋。
      农居小院的幽静是别处比不了的,山林环绕把城市的繁华和喧嚣统统隔绝,月朗星稀之时,整座村庄都沉寂下来。
      史格的背包里带着粮食,一些夹杂着不知道什么东西的棒子面,黄色,白色,黑色掺杂在一起。
      常威来之前就猜想到村里的情况,他从身后硕大的背囊里拿出二十斤纯玉米面,又翻出几节香肠。
      别说这年月,再过十几年,干部下乡吃饭都得自己带粮食或者粮票。
      给钱都没用。
      见到香肠,队长家里的小孩眼睛都红了,又不敢伸手去拿,缩在门口探着脑袋流口水。
      老队长身上套着件打满补丁的灰色袄子,看着门外骨瘦如柴的孙子孙女,叹了口气,“实在太多了。”
      常威浑不在意的摆了下手,“是我们来打扰了您。”
      如果不是怕惹麻烦,常威恨不得拿白面出来。
      玉米面他在家只有偶尔早饭时做糊糊吃。
      老队长蜡黄的脸上微微发热,硬着头皮接过来递给自家老婆子,想了会又小声叮嘱道:“给干部们做点玉米窝头,咱们自己加点红薯进去熬点棒子面粥,香肠切了给郑麻子送点,他媳妇带着身子呢。”
      常威没理会老队长对粮食的安排,走到堂屋的炭火旁坐下烤火。
      辽县比京城纬度低,但是温度更低,至少要冷五六度。
      他搓了搓手,等老队长安排好坐回来,才说起来意。
      老队长接过常威递来的香烟,夹起根木炭在嘴边点燃,自言自语道:“十六年了啊,42年鬼子大扫荡,死了不少人啊。”
      小伙子们都沉默着。
      那一年的大扫荡,军民损失惨重,山下的县城都因此改了名。
      “当年部队转移的事情,您还记得吗?”
      “记得,哪能不记得呢,部队就是从我们村口过去的。”
      范团儿静静坐在一旁,虽面有急色,却没有插嘴,把事情都交给常威。
      “您还记得,村里一户叫做郑三才的人家吗?”
      老队长又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才道:“三娃啊,记得,他还是我堂侄儿。”
      “那他们现在还在村子里吗?”
      “不在了,鬼子扫荡,杀到了山里面,我们都逃了。”老队长吸了一大口烟,随着话语缓缓吐出,烟雾被炭火烘烤着袅袅上升,笼在屋顶上散开。
      他那双浑浊的眼看向常威,“42年,他们抱回来个娃娃,你是想来找这个娃娃的吧?”
      常威点点头,指了下范团儿,“那是她的弟弟。”
      此刻范团儿第一次从旁人耳中听到关于自己弟弟的消息,不由的紧张起来,手指死死捏着衣襟,眼中泛起期待。
      “这个女娃娃家里是大干部啊。”老队长感叹了一声,“这几年县里也下来问过两次。”
      常威不置可否的笑了下,见老队长一根烟抽完,连忙给他续上。
      老队长的话语很慢,一边回忆一边道:“部队那时候要转移,从村口过去,三娃挑着粮食去送行,回来的时候担子里就多了个男娃娃,虽然没有说,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部队的娃。”
      “后来小鬼子过来了,放火,杀人,抢女人,我们就只能朝着山里面没有路的地方躲。”
      “三娃怕被人举报这个

第348章 那一年的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