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1章刘询传位[2/2页]

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史高就有名无实,他已被萧望之架空。掌控刘?]后,对萧望之而言,史高就没有太大威胁了。
      自有大司马一职以来,都由外戚担任,外戚的势力很强。
      史高是刘询任命的大司马,虽然权力很大,但在萧望之的摆布下,已是有名无实,史高心中自是愤懑。萧望之架空外戚,手段之快犹如闪电,让史高措手不及。
      兵来将挡。萧望之拉帮结派,抢占地盘,史高也要组建联盟,全力反攻。外戚跟皇族表面是亲家,实质是仇敌,自吕雉专政以来,无不如此,因此史高不能拉皇族。史高无德无能,没有才学,也无法拉拢士大夫。正当绝望之际,史高脑里灵光一闪,决定拉拢宦官。萧望之能架空史高,全因安插刘向和金敞在刘?]身边。如果史高能拉拢宦官,萧望之联盟就遇上对手了。
      史高想报复萧望之,仆射石显帮了很大的忙。
      原本,石显有一位上司,名叫弘恭。弘恭是中书令,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石显是事务执行官。石显是沛人,弘恭是济南人,他俩早年不守规矩,被罚宫刑。宫刑后,石显苦学法律,期盼在皇宫谋职,刘?]称帝不久,提升他为中书令。史高找石显商议组建外戚—宦官联盟的大计后,石显越发极力讨好刘?]。生性懦弱的刘?]更需要石显这种人的哄骗。刘?]没有处事能力,身体虚弱,意志力也很弱……每当奏章很多时,他就让石显代劳。一旦掌控批复奏章的大权,就掌控了处治天下的权力,石显自然很乐意。
      石显乐意代劳,刘?]顿觉轻松,抛下国家,一心钻研音乐艺术。在第一局,通过刘向和金敞的手,萧望之掌控刘?];在第二局,通过石显的手,史高掌控刘?]。两大联盟组建后,刘?]的皇权就是他们所欲争夺的东西,围绕刘?],双方决定火拼。
      贪权力郑朋见风使舵
      刘?]批复的奏章,越来越不合萧望之的口味。凡是萧望之赞同的,石显就反对,史高坚决反对;凡是萧望之反对的,石显就赞同,史高无条件赞同。看着萧望之无能为力,石显笑了,史高笑得更开心。
      史高无能,萧望之不惧;石显也无能,萧望之就很害怕,因为石显接近刘?]。石显是萧望之的心腹大患,不能不除。萧望之上书刘?],说国家权力都集中在中央,中央很重要,处理中央事务的人应当由光明正大的人担任。很明显萧望之奏疏的矛头直指阉人石显。萧望之担心刘?]不明白其中之意,又说,依照儒家传统,宦官不能担任官职,请求刘?]将石显免职。
      石显深得刘?]信任,能看到朝臣的奏章。萧望之呈上这样的一封奏章,就是下挑战书。刘?]无能,不敢废除宦官制度,因为这是祖上创制的。士大夫联盟希望废除,刘?]不敢废除,外戚与宦官联盟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当然不希望废除,这三股势力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萧望之下挑战书,石显利用手中职权,马上还击。石显提升刘向为宗正,使刘向不能再陪侍刘?]左右。刘向走了,萧望之就少了一只掌控皇帝的手。刘向走后,萧望之和周堪联名上书,推荐儒士出任谏官。无论士大夫集团有多少谏官,都不是石显的对手,因为刘?]的心智稚嫩且无多少智谋,不喜欢儒士干枯无味的大道理,只爱听石显的甜言蜜语。两大集团争斗到这个地步,石显已经变成外戚—宦官联盟的主力,在争夺战中占据优势地位。
      正当士大夫集团节节败退之际,突然冒出一个恶胆小人,他支持萧望之。这人名叫郑朋,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完全是投机倒把分子。郑朋之所以支持萧望之,因为士大夫联盟被石显打得溃不成军。郑朋认为,只有力挽狂澜,才能凸显自己的才能。
      郑朋写了一封揭发信,说大司马史高私下将门客安插到各封国和诸郡县,榨取非法利益,图谋不轨;外戚史氏家族和许氏家族互相勾结,害人无数,恶行累累,罪不容诛。郑朋这一举动令刘?]不能承受,不知如何处理。于是刘?]去找老师周堪,咨询此事。
      正愁联盟无人,突然冒出一位郑朋,周堪甚是高兴,他派人通知郑朋,让他到金马门报到,等候召见。周堪耿直,坦然待人,没有心计。萧望之接见郑朋,郑朋一见萧望之,开门见山,张嘴就问,萧望之想当管仲还是周公。管仲和周公都是辅助君王的厉害人物,世人十分敬仰。郑朋说,如果萧望之想当管仲,就是他看错了人;如果萧望之想当周公,他愿意一马当先,开辟道路。郑朋语出惊人,萧望之大脑发热,当即拜服,两人谈得很投机。
      郑朋走后,萧望之突然清醒,郑朋一身恶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严重触犯士大夫的道德界限。作为士大夫的代表,萧望之行事十分规矩,绝不会越雷池一步。让萧望之跟郑朋合作,等于败坏他的道德观,他宁死不从。
      萧望之对郑朋闭门不纳,周堪紧随,与郑朋绝交。郑朋上书后,刘?]准备召见他与另外一人。周堪居中阻挠,郑朋没有机会见到刘?]。
      在士大夫联盟碰壁后,郑朋退而求其次,投靠史高。正当用人之际,郑朋甘愿归附,史高很高兴,命郑朋拜见刘?],将该说的话给补充完整。郑朋拜见刘?],说他上书奏章是受人指使所为,那人就是萧望之。
      石显很聪明,不像萧望之那么笨,让对方看到奏章。趁萧望之不在朝野之时,石显将告发萧望之的奏章递交给刘?]。刘?]没有头脑,看不穿法律高手石显的真实把戏,于是命人追查。负责调查之人问萧望之,说有人告他挑拨皇帝和外戚的关系,他怎么解释。萧望之不知道自己背负大案,慷慨豪迈地说,外戚自恃位高爵厚,骄奢无度,他一片诚心,劝皇帝远离外戚,绝无二志。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萧望之自负得紧,祸从口出。
      萧望之亲口承认罪证,石显求之不得。石显处理好案件,对刘?]说,萧望之承认罪状,应该交给廷尉处理。刘?]并不懂什么是交给廷尉处理,认为是让廷尉调查。其实,交给廷尉处理,就是让廷尉确认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如果有罪,抓捕关押,判定处罚。石显深懂律法,为整垮士大夫集团,故意在皇帝面前设下圈套。
      得知萧望之和刘向被廷尉抓捕后,刘?]十分生气,命石显立刻放人。石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萧望之扔进大牢,绝不能纵虎归山。石显没办法,史高出马。史高对刘?]说,老师萧望之和皇室子弟刘向有罪,皇帝抓捕,百姓认为皇上铁面无私,无不敬服;如果突然释放萧望之和刘向,百姓就会认为皇帝偏袒,有损皇帝形象。刘?]刚登基,应该树立一个好形象,而不是给百姓留下一个坏形象。想不让萧望之和刘向在大牢里受苦,又要维护皇帝的形象,最好方法是罢免萧望之和刘向。
      刘?]向来不会思考朝廷之事,听信史高,将罢免萧望之和刘向的事交给史高处理。不久,刘?]下了一道诏书,说萧望之教导皇帝八年,年老体衰,皇帝怜惜,恩准退休。萧望之被免职,周堪和刘向被贬为庶民。

第111章刘询传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