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22、织锦山(2/2)[1/2页]

我的诡异人生模拟器 白刃斩春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苏午坐在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
      油灯正好能映出他的动作。
      他腋下鬼手伸出来,牵引着一根根得自‘鬼匠的缝线,确实在缝合着一个黑漆漆的物什。
      眼下,
      随着苏午越发频繁地展露能力,
      灶班子上至李岳山,下至众师弟师妹,皆对苏午的鬼手见怪不怪。
      如今让师父大皱眉头的,
      也并非鬼手本身,
      而是鬼手在那里做些花里胡哨的动作,搅扰了他的谈兴,让他无法对弟子们传道授业了。
      “师父,
      我近来发现,牛皮、羊眼、猪肠、雄鸡卵、马鞭这几样东西,或可以容纳厉诡气息,或能让厉诡气息流经,由此想到咱们的五内罐,内里也是以铜铁制造出了脏腑,供厉诡诡韵流转,
      以测算厉诡命格,但或因铜铁筑造的五脏,并不能契合厉诡诡韵,
      导致测算出的厉诡命格经常不做准。
      甚至许多时候根本测算不出来,
      所以就自己用那几样材料,又做了这个新的五内罐出来。
      ——用这些得自鬼匠身上的缝线,
      可以迅速风干这些东西,让它们保持长久不腐。”苏午早就把东西做好了,就等着师父注意到自己,当即就对答如流道。
      他说着话,走到炕头,
      把手里黑乎乎的一个罐子递给了师父,
      继续道:“我观端公法以稻草人为所谓的神灵替身,请神降旨有感,因而让这件五内罐,既可以收集种种沾染了厉诡诡韵的物品,吞吐其物来测算命格,
      亦可以将之安放在厉诡出没的地方,
      用之来暂时困住厉诡。
      之后只要往罐里投入契合厉诡命格重量的收魂米,五内罐就会把收押了厉诡的收魂米‘拉出来,比从前经常需要送米,夜夜等候,经历诸多凶险要方便得多,
      也安全得多!”
      见大弟子神色平静地说出一番话来,
      李岳山的神色却怎么都平静不了。
      他接过苏午递过来的黑罐子,
      嘴里不停道:“这都被你做出来了?这也能做出来?阿午,这件东西出来,不知道多少灶班子的送米人能因此活命哩!
      若将此物分发到天下各地,普及到百姓手里,
      也能解他们一时之困啊!
      这是道护身符啊!”
      师父翻来覆去地查看改良版的五内罐,
      新版五内罐,依旧是一个铜筑虎头的样子,虎头形象与婴儿常穿的虎头鞋颇相似,显得憨态可掬。
      虎头外面蒙了一层黑漆,
      使人看不出它原本质地,
      其嘴巴上有个拉扣,可以将嘴巴开合,塞入种种事物。
      塞入与厉诡相关的物什以后,
      便可以在老虎屁股后面接一张纸,等着它拉出来相应的厉诡命格。
      同样的,
      厉诡亦可以从‘五内罐的口中钻入。
      火炕上睡觉的老道士,此时也一骨碌爬起来,凑近李岳山身后,伸着脑袋去看苏午改良过的那只‘五内罐。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把将那只五内罐夺走,
      师父扭过头去怒视着老道,
      便听老道说道:“我试试,我试试管不管用!”
      说着话,
      老道抽出了自己拿半截桃木剑,
      将桃木剑对准五内罐,屈指在剑身上一弹——一缕诡韵便自剑上流转出,这时,五内罐的虎口中倏忽传来一股吸力,直接将那缕诡韵吞了下去,
      李岳山也顾不得与老道争执,
      连忙拿出一张纸条,
      塞入五内罐屁股后的小孔里。
      不多时,
      一张勾画着厉诡命里道叉的纸条就从小孔中被‘拉了出来。
      师父还未来得及查看纸条上的命格,
      老道劈手就将纸条夺了过去,不等师父发怒,老道直接便道:“这纸条上记录的是我关押的厉诡命格,乃是本门隐秘,怎能被你看去?”
      他这般言语,李岳山反倒无话可说。
      任由他查看过纸条,并将纸条在油灯上焚烧成灰烬后,
      李岳山才向老道问道:“怎么样?这五内罐测的准不准?”
      “准!”
      “很准!”
      “那便是好!”李岳山闻言大喜,连忙躲过改良过的五内罐,端详了一番后,他将五内罐小心翼翼地收好,转而又赞了苏午几句。
      冷静下来以后,
      李岳山才发现这改良过的五内罐,
      想要普及同样难度很大,
      且不提此物是以鬼匠针线进行缝合的,
      仅仅是苏午提到的那五样材料,如何使之长久不腐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并且,这五内罐需要外面包一层铜壳,
      铜壳的重量不会少于三百钱,
      光是五内罐表面包裹的这层铜壳,就会让许多贫苦百姓望而却步。
      想明白这些,李岳山仍没有气馁,向苏午说道:“饭总是要一口口吃的,路也是要一步步走的,阿午能将五内罐改良到这种程度,已经甚为不破了。
      总有后来者,
      可以将五内罐一步步改良,普及于天下,
      并不急于这一时。”
      苏午点了点头,
      

322、织锦山(2/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