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200 章 第五七回 官门探,旧人旧事今才知[1/2页]

[七五]桃花酒 洛安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隆元年,太祖赵匡胤建宋,史称陈桥兵变。
      开宝八年,太祖攻下金陵,灭南唐。一年后,太祖驾崩,传位太宗,改年号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忠懿王钱?m献十三州与宋。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刘继元降宋,太宗趁胜北上,欲亲自收复燕云十六州。随后高梁河之战宋军惨败,而后满城之战辽军遭宋重创。宋辽之战烽火连天、战况激烈,中原各国虽降宋,但仍有兵马散乱、数以万计落草为寇。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闻丁朝内乱,欲夺交趾故地而南下发兵,中原匪兵各自隐匿、占山为王。
      雍熙三年,契丹再次宣战大宋,宋军先后北伐辽、西夏几经战败,同时,腹地匪兵日渐势大、静待时机。
      淳化二年,川峡四路天灾频频,饿殍载道,民不聊生;再添皇储几番变动,匪兵称此良机,暗聚蜀地,起兵攻打昌州,并教唆蜀地百姓揭竿起义。
      淳化四年,匪兵与蜀地起义百姓集结,义军多达十万余,并于次年攻下成都,称建大蜀。太宗发兵镇压。
      至道二年,起义匪民均被镇压,领头之人被俘杀,十万余人被剿后再次隐匿、沦为匪徒。太宗意欲斩草除根,却于次年三月崩,引后宫政变。真宗继位苦于稳定朝堂,未能及时剿匪。
      咸平二年,契丹南下侵宋,真宗调兵相抗,此后五年,内匪外贼。
      景德元年,契丹率军二十万,直逼澶州,真宗不得已北上亲征,挫辽、议和,立澶渊之盟。次年,真宗班师回朝,始剿匪,腹地几波作乱匪兵具备剿灭。然边境无战,真宗行封禅大礼,称天书封祀,日渐疏于朝事,匪贼得以喘息
      大中祥符五年,一支匪贼转入金华,真宗封刘后,官府几番请兵受阻。此后八年,匪兵以城南重山为据,几番侵扰,婺州百姓皆受其苦,官府剿匪不得、无能为力。
      天禧四年,真宗重病,由刘后决断朝政,匪兵藏富,意欲剿匪以充国库。同年,新任婺州知州得知婺州受贼欺辱,牵头与匪贼相商,以供代侵,免民之苦,并暗中请兵。然乾兴元年,真宗驾崩,帝位交替,朝堂动荡,兵马未至婺州,消息走漏,婺州知州被杀。匪贼就此藏踪匿迹,并暗中威逼婺州城内商户配合行事,谋取百姓财物,不再明面侵扰百姓。
      ……
      展昭扶着那泡了水的小破册子久久不语。
      这便是桃木教第一波人的真正来历。虽说他与白玉堂对此早有猜想,但真看到册子所录之事不免震惊。
      册子上头蝇头小字将当年白锦堂所查之事一一理顺、录写,根据时间顺序并联系开国以来大宋史实细细分析推测,清晰明了。也不知白锦堂费了多少时日、多少精力找到零散的线索,又穿针引线,得出如今这般一目了然的东西。
      他为何查这些?为了婺州城的百姓?
      得出这本小小册子所录的东西,其中所耗时日决非一日一月,可以说是长达三五年。白大夫人也曾言说嫁入白家两年就发觉白锦堂在暗中调查什么事,随后又独自外出。且从录写之事来看,这伙从七八十年前就四处游走、几番意欲谋反作乱的匪贼在白锦堂动手调查之前就已经销声匿迹,凭借当时婺州百姓与婺州商户……
      展昭的目光一顿,不由望向了白玉堂。
      白玉堂正抱着长刀、靠着水榭的柱子,目光落在金光粼粼的水面上,初日的金光落在他的侧脸上,却照不出他的心绪。
      白锦堂年幼之时便被白父送去习武,对匪贼打家劫舍应是所知不多。而后婺州知州以供免侵,匪贼隐匿,白锦堂正是游走江湖、在外成名。而那时把控白家的正是白玉堂早逝的双亲。
      闻说……白家老员外与老夫人是出行在外时被一伙山贼盯上害了性命。
      从白玉堂的年岁以及白锦堂接掌白家的时间推断,大约能猜到白父白母正是在乾兴元年之后去世的。
      白锦堂一直暗中调查、却不与家中亲眷透露的事……是亲生父母之死,是双亲被害之仇。躲在城南的那伙匪贼只怕是威逼白父白母不成,这才起了杀机,一为扫除障碍,二为杀鸡儆猴。白锦堂亦是暗中调查此事,才引来商户指示师婆闹事。只是他们不成想后招未出,白锦堂就因旧疾在那个冬日里离世,免了他们旧日的麻烦。而后……这伙人才借鬼神之风成立桃木教,更加谨慎行事、不显露山水,养兵积财,静待时机谋反。
      直至今日,他们的行踪被那欲寻白玉堂麻烦的第二拨人发觉,不……白爷可不信官府半点不知,还任由它成了什么桃木仙人教,壮大至此。便是不说此事,还有那被灌了一口真气的官差和城门口莫名其妙被剁成几块的守卫,怎么看都古怪的很。”
      “第二拨人欲算计白爷,总得保证官府的人不在我们助力下,也能得出桃木教与白家一伙这个结论,官

第 200 章 第五七回 官门探,旧人旧事今才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