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214 章 第五回 隐祸患,人心浮动月色知[1/2页]

[七五]桃花酒 洛安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色茫茫,风清月白。
      开封城内万家灯火未灭,高高红墙之内,这大宋朝至高无上的圣上也尚未歇息,还在殿内批阅奏章。常言道天子仁明、励精图治,乃朝野天下之福。
      官家不睡,外头看守的侍卫自然也不能安歇。
      展昭穿着那一身红官服拎着巨阙一动不动地站在殿门前,说来入宫当差极少,自入朝为官,接了入宫当差的日子也不过每月一两回,又添展昭少不得出门在外,当差一事自然是屈指可数。这御前四品带刀侍卫一职,本就是天子在耀武楼前龙颜大悦时随口所封的虚职,正四品的武官,在开封府吃闲饭多少令人眼红,可作为天子近侍借调开封府又是另外一回事,朝野之人只说圣上器重包公,这才因江湖人才入了朝堂龙颜大悦,全了包拯这个面子使得展昭官拜四品。
      夜半三更,展昭见皓月当空,神思飘开了些许,就听几人走近的轻微脚步。
      殿门开了。
      夜风灌入殿内,一人漫步而出,正要摆驾离去,余光一扫,竟是折了脚步走近展昭,随行诸位侍从在陈伴伴单手指挥下皆顿住身形。
      “今日展护卫当差。”他轻快笑语道。
      展昭侧过身,声线平稳:“圣上。”
      这位年轻的大宋皇帝穿着一身圆领朱袍,身形有几分瘦弱,面相温和平静,仿佛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少爷,没有半分坐镇天下的天子气势,“当差想是比查案无趣。”远远望去,二人穿着相似倒是瞧不出谁尊谁卑了。
      “……”
      展昭眉梢微动,抬眼的瞬间又垂下了眼帘,似恭谨却又透出几分与旁人不同的自在,“无趣可见安乐,惊险多生波折,圣上
      “是极。”赵祯赞同道,半点不为展昭言辞无状生恼。
      展昭未有再言,仿佛因赵祯这句话而拘谨起来。
      赵祯悠悠然然地侧头,看了一眼寂静无声的皇城,“只是以展护卫的才干,在这内城当差守夜未免大材小用了。”他笑说。
      “武官与文官不同,多是凭仗军功升迁,去岁展护卫于婺州守城一事实属不易,朕合该赏赐。”赵祯道,此事已去半年之久,这会儿旧事重提不过是他闲言几句罢了。
      可展昭想了想还是答道:“守城是无奈之举,亦是分内之事。”
      “这么说,展护卫无心军功赏赐。”赵祯闻言笑问。
      “当日遭屠戮百姓数千,皆因一时误判,属下惭愧。”展昭微微抬起眸,眸中赤诚坦荡。
      “这么说,朕不该赏,该罚?”赵祯反问。
      “全凭圣上心意。”展昭道,与他而言当日已尽力所为、无愧于心,虽有遗憾,也心知力所能及。
      赵祯轻笑一声,又问道:“展护卫有将领之才,可曾想过去边关?”
      “属下一介武夫,只懂杀人剑术,不懂摆兵布阵,亦无领兵之才。”展昭平静道。
      “展护卫过谦了。”赵祯面容始终含笑,“叶卿班师回朝时曾与朕细细言明婺州之危,婺州城厢军几年前便遭暗中瓦解,成了桃木教的匪兵,全城百姓不过是不懂兵事的匠户,几个府衙官兵也难堪大用,若非展护卫与白侠士苦守城门,想来这婺州已成了叛军匪兵的囊中之物。”他这话语轻巧,颇含欣慰之意,可言语机锋暗藏,使人警醒。
      展昭神色不变,神台清明,“民心如水载舟行,莽夫侠士、一刀一剑护不得天下。”
      当日他二人领着城内百姓拦下了城外五六万的匪兵,是福亦是祸。
      包拯曾私下与展昭提起,官家与此事上不罚不赏是好事。
      赵祯微微点头,轻而易举地跳过此事,转而道:“边关缺人。”在他看来展昭这般武艺的人,在边关上阵杀敌远比留在汴梁内城做个天子近侍有用,展昭此人不慕荣华富贵,天子近侍对他来说不过是个无用名头,想必真要调去边关、护佑大宋太平亦是心甘情愿。
      “京师禁军百万。”展昭直言不讳。
      这话答得妙极,连赵祯都面露惊愕。
      赵祯忍不住连连拍手,引得底下侍从悄悄侧目。
      大宋定都汴梁开封,漕运便利,四通八达,视野开阔,一马平川,可以说是无险可守的险地,一旦有贼兵那黑沉的古剑自语轻笑了一句,“父亲,早年说愿入江湖,快意恩仇,可如今

第 214 章 第五回 隐祸患,人心浮动月色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