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郡守与刘岱撕破脸皮,的确是英明之举。”
“好个刘岱,还真有脸来这里丢人现眼。”
“刘岱当真是心胸狭隘!”
“......”
此刻的刘岱如坐针毡,如芒刺被,如鲠在喉,难受的他头皮发麻,口干舌燥,竟有种被人架在火炉上炙烤的感觉。
尤其,当他扭头瞥向刘铄,却见刘铄那双包含着怒火的眸子,正落在自己的身上,那种炙烤的感觉竟有高了三分。
蔡邕捏着颌下一缕胡须,眸中的不屑毫不遮掩地打在刘岱身上,轻声道:“若是当初你能帮助子明半分,也不至于有今日这地步。”
边让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内心同样在吐槽:“当初若不是子明的兵马及时赶到,你连小命都难保,如今倒好,恩将仇报,简直妄为人也。”
郑玄虽然身在北海,但也对讨董之战,颇有耳闻,尤其是在刘铄拿下雒阳,象征着皇权神授的玉玺忽然现世的事情,更是如雷贯耳。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即便是边让本人,也不由地点头称赞:“讨董毕竟是子明的亲身经历,由此反应出来的现实更加真切,感情更为强烈。”
“怪不得,他宁肯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接收数十万黑山军乡民,或许在他的眼里,这些人同样是战乱的受害者,而非是敌人。”
郑玄捏着颌下一缕胡须,心中暗道:“好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单凭这一句便可令此前所作的诗文,尽失颜色。”
“不错!”
郑玄不住点头,眸中流露出欣赏之色。
原本以为,刘铄是不谙诗文创作,但不曾想,随便拎出来一首诗,便将今日儒林大会中的诗文,碾压得一钱不值。
然而......
刘铄的诗文却还没有读完,仿佛情到深处,依旧酝酿着悲怆的情绪,他挥袖拭去眼角的泪水,轻声抽泣片刻,再次发声: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468章 一篇《蒿里行》,震惊兖州士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