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铁山府尹杜范生眼红东江盐已经很久了。
朝鲜盐制,与大明相同,均由官府把控,商人没有官府发放的盐引不得私自贩盐。然而朝鲜盐制的弊病也与大明相同。在盐税这一大税种上,大大小小的官吏们都要伸出手去,从中分一杯羹。因此朝鲜虽是个半岛国家,盐价一直是居高不下。
朝鲜本土盐价会按照产量波动。由于层层的贪腐,朝鲜盐流入市场后的售价是每斤十七八文到二十多文不等。而在东江镇,由于没有中间官吏的盘剥,许缨给朝鲜商人们开出的价格是每斤十二文。这就给了朝鲜商人们巨大的利润空间。
虽说购买东江盐需要一定的运费成本,可是由于东江岛离朝鲜本土极近,运费在巨大的利润面前不值一提。朝鲜商人们以每斤十二文的价格收购东江盐,再运送到朝鲜本土以略低于朝鲜官盐的价格出手,能够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杜范生作为铁山府尹,也与朝鲜和大明的不少地方官一样,手里面握着自己的商业网络。自从东江镇成立后,杜范生靠着铁山的地理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商人将日用必需品倒卖到东江岛,很是发了一笔小财。
如今随着东江盐的名头越来越响,杜范生自然想将这油水十足的贩盐生意揽到自己这里来。这才提出了要见吕涣真的请求。
杜范生的来访,对于吕涣真来说也是个重要的信号。从镇江堡到东江岛,吕涣真与朝鲜人打了不少交道,然而每次都是吕涣真主动与朝鲜方面接触,朝鲜似乎一直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东江镇上。
如今杜范生来访,是第一次有朝鲜官员主动访问东江镇。这似乎也说明东江镇也渐渐开始有了和朝鲜方面谈价的筹码。朝鲜曾经与后金联手,在吕涣真从镇江撤往东江岛的路上予以过绞杀。然而远亲不如近邻,眼下为了东江镇更好的发展,吕涣真也只能捏着鼻子和朝鲜人讨价还价了。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天启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杜范生如约乘船渡海来到东江岛。随行的大小官吏、护卫等有五十多人,排场不小。
而吕涣真也毫不客气,带着东江镇全班人马在岸边迎接。同时东江军也全副武装,手持各式兵器,在岸上列队。
不过吕涣真心中还是有数的。自古大国使节不拜小邦之主。而吕涣真作为大明朝廷任命的东江镇代总兵,当然是不用对杜范生行大礼的。事先吕涣真就叮嘱过众人,礼数不需过于周全,恰到好处便可。
杜范生一登岸,身穿总兵铁甲的吕涣真便上前以军礼迎接。
“杜大人,舟车劳顿辛苦了。本将带东江镇诸位官兵、管领,欢迎杜府尹来访。”
吕涣真身后的张凤仪和沈猫儿相视一笑。她们跟随吕涣真这么长时间了,头一次听她自称为“本将
一百六十三 杜范生来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