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六十七 袁崇焕的计划[2/2页]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欣悦家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但不能放弃,还应当调拨粮饷军械,全力经营。否则若只凭山海关一处天险,岂能保京师日夜无虞?”
      见袁崇焕与自己意见一致,马祥麟激动地说道:“我也正是此意!只是关外那么些军堡,应将主力放在何处进行守备?”
      “守宁远!”袁崇焕斩钉截铁地说道,“宁远与觉华岛隔海相望,一处扼守陆地,一处扼守海上,成掎角之势,如此鞑子万难突破。再由宁远开始,一步步蚕食辽西土地,借辽土以养辽人,征辽人以练辽军。待到兵精粮足之时,便能乘隙一举夺下广宁,如此一来,复辽指日可待!”
      马祥麟被袁崇焕的这一通分析说得心中澎湃不已,自从辽沈大败以来,从未有人能够如此之细地提出一个清晰地复辽战略。他立刻举杯道:“袁大人胆识过人,智略超群,有袁大人这等贤臣在,复辽大计再也不是空话了!马祥麟在此敬袁大人一杯。”
      “请袁大人返回京师后务必将此战略告知孙阁老,若是将来复辽大计中有需要咱们石柱军出力的地方,马祥麟必当全力相助,绝不推辞!”
      “好!有了白杆兵的助力,复辽大计更添胜算了!”袁崇焕也举杯回应道。
      ......
      天启二年四月二十一,第二批难民八千人从登莱被转运到了东江镇。这一次,吕涣真没有让难民们在东江岛登陆,而是直接让登莱水师的船只直接靠岸铁山,将难民们放了下来
      东江岛有现成的难民营可以让难民们直接入住,但是随后东江岛上的难民们还要由海字营用船再转运到对岸的铁山去。这样一来一去耗费的时间和资源都不少,吕涣真不打算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耗费过多了。
      首发:塔>读小说
      和第一批难民到达东江镇时的情况一样,第二批难民们也大多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许缨一开始建议还是让这些难民先住进东江岛上的难民营,调养一些日子后再投入平虏矿的建设中,可是吕涣真却拒绝了许缨的这个建议。
      “平虏矿的前期准备,已经要把咱们东江镇的财政拖垮了。不能再等了,还是将这些难民们直接带到平虏矿,在平虏矿上直接安置下来。”
      八千多难民们被带到了平虏矿上,利用早就运输进来的建材开始了建设。难民们首先建设的并非生产设施,而是自己的住所。由于已经提前规划完毕,平虏矿的建设还算得上有章法。
      难民们本就虚弱不堪了,此时还要承担起一定的体力劳动,却并没有多么不满。原因很简单:东江镇能让难民们吃饱饭。在吕涣真的指示下,民政厅优先保障平虏矿的粮食,按照一天三顿饱饭的标准来供给。难民们能够吃饱饭,再多的活计也愿意去干。
      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安民司并没有对这八千难民进行审查。在沈猫儿的建议下,平虏矿建设的同时,吕涣真将东江军天字营、仇字营和忠字营调了过来,对平虏矿实行军管,任何闲杂人等一律不允许进出平虏矿,直到安民司的审查结束为止。
      在八千难民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建设下,到四月底时,平虏矿的生活区域已经基本建成了。有一些住房还很简陋,但是已经没有人需要露宿野外了。于是工造司在蔡全有的带领下,开始在难民中招募矿工和匠人,着手开始建设生产设施了。
      平虏矿的矿工按日支付银钱和粮米,这样的条件对于在登莱饿了一年肚子的难民们十分具有吸引力,因此报名十分踊跃。
      而平虏矿工匠的待遇比矿工更好。匠人们每个月会有发放月钱,在月钱的基础上,每制作一把火铳、一把兵器或一件甲胄都会有奖励。可是若出现了质量问题则会扣除相应月钱作为惩罚。由于明朝军器制造的惯例是每个工匠都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所制造的军器上,因此追责起来也相对容易。
      在东江镇上下一心的努力之下,平虏矿的各项事务稳步推进。终于在五月初八这天,平虏矿的炼铁炉飘出了第一缕黑烟,象征着这座巨大的军工基地正式开始运转了。

一百六十七 袁崇焕的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