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一百七十一 东江军步兵操典[1/2页]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欣悦家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尚可喜颇有些惊艳,怪不得父亲尚学礼说从新兵营出来的兵十分好带。只要一句口令,便能够将让全营列队集结完毕,这样的纪律,就是寻常家丁也做不到。
      其实,东江军中通用的“向左转”、“立正”、“齐步走”、“报数”等等口令,尚可喜在辽军中从未听闻过。去问兄长尚可进,尚可进却说这种口令一开始是一队叫“红字营”的女兵使用的。
      “这红字营好像是吕小娘子从四川带出来的部队,这些口令好像他们在四川时就开始用了。”尚可进如是说道,“但我看好像其他川军并没有用过这些口令。吕小娘子可能是第一个这么用的人。”
      尚可喜不确定这些口令是谁发明的,但是他觉得发明这些口令的人肯定是天才。通过大量训练,使得士兵们将这些口令熟练在心,一听见就能下意识的行动起来,再也不像辽军其他部队一样是一盘散沙了。
      军事思想,是对战争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不同时代的军事思想,其先进性有天壤之别。在现代,哪怕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普通人也知道,打枪之前要先瞄准。而在民国时期,士兵是完全没有这个意识的,“射击前必须瞄准”这一命令甚至要国民政府下达命令强制士兵完成。
      这便是不同时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差异。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吕涣真的队列训练,来自于新中国的解放军,而解放军的队列训练,其根源来自于普鲁士队列。这几句简单的口令,背后是欧洲人对三十年战争到普法战争这两百多年军事经验的总结,可不是尚可喜以为的某个天才简简单单拍个脑袋就能想出来的。
      统一的号令和统一的训练,是东江军战斗力保障的重要部分。只要吕涣真愿意,她完全可以做到将八营的指挥官全部调换一遍而不出任何号令不通的问题,因为东江军上下所使用的号令、所接受的训练都是相同的。
      眼下,随着新兵训练完成,东江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在吕涣真眼里这一千人要抵抗后金还远远不够。平虏矿已经具备了一定产出军械的能力,东江军是时候加速扩军了。
      东江军的扩充,对全体军官,包括吕涣真本人都是个挑战。吕涣真从川中一路转战到东江岛,还参加过浑河血战这样烈度极高的大战,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她所指挥的军队从来都没有超过一千人过。对于如何指挥数量更多的军队,吕涣真心中并没有个定法。
      而至于东江军其他军官,指挥经验甚至还不如吕涣真。张凤仪在红字营时一直是基层军官;尚家父子中在辽军中职位最高的也不过是尚学礼这个总旗;耿仲明、昌献奇、袁殊和张小武过去也都是管着几十人的小官;至于孔有德,他遇见吕涣真前不过是个矿工,连兵都不是。
      这样一个军官团队里,除了吕涣真本人,其他人连拥有指挥百人以上部队经验的都没有。为了东江军能顺利扩军,吕涣真必须想个法子出来,确保人数众多的部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挥。
      思来想去,吕涣真决定制定一个《东江军步兵操典》,将军队标准化推进到底。六月初十这天,她召集了各营军官参加军议,讨论《东江军步兵操典》的各个细节。
      一听说要制定个什么步兵操典,众人的第一反应是完全没听说过,随后又以为是个类似于孙子兵法这样的兵书。吕涣真解释了

一百七十一 东江军步兵操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