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箫韶九成3[2/2页]

大唐潜龙 粉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夫,素无学术,敷陈奏事便由马周代为草拟。
      李世民见到这些表奏,大为赏识马周的才学,将他调入门下省,很快又任他为监察御史。
      此时马周既然上疏,李世民便去到大安宫,请李渊一同前往九成宫避暑。
      然而九成宫原是隋代的仁寿宫,将近三十年前,隋文帝杨坚来此避暑。
      当时的太子杨广入宫陛见,随后杨坚便不明不白地崩逝。
      对于此事,李渊心中积有深沉的阴影,他可不愿前去这处离宫,尤其不愿与李世民一道前往。
      于是三月中旬,李世民启程前赴九成宫。
      九成宫位于岐州,也就是大业时期的扶风郡,今日的陕西麟游。
      距离长安虽不过三百余里,然而途中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加以随行仪仗宏盛,四月上旬方才行至半途。
      此时,竟传来张公谨病逝的噩耗!
      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着意培植的天策府旧部,以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最得圣眷青睐,命他们拜李药师为师。
      李世民私心里最看重张公谨,因此两年半前北伐突厥,以他为李药师之副。
      不过在他三人之中,以侯君集年事最长,进入秦府最早,玄武门事件中又立功最大。
      再加上地域、出身等考虑,便让侯君集率先进入中枢。
      实则皇帝心底,对张公谨却有更高的期许。
      此时张公谨溘然长逝,李世民极为悲伤,亲自发哀涕泣。
      当天日次壬辰,有司奏曰辰日忌哭。
      李世民不予采纳,说道:“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流俗?”
      李药师与张公谨相处的时日虽并不长,但在短短数年之间,既相从教习兵法,又相随荡平突厥,早让他对张公谨深为赏识。
      李世民虽将张公谨与侯君集一视同仁,但在李药师心目中,却认为他的心性远非侯君集所能企及。
      因此两年前与出尘论及能够承袭志业的人才,便已将他与李世绩、苏定方相提并论。
      此时遽闻张公谨离世,李药师自是深为伤痛。
      其实在李药师心底,对李道宗也甚为看重。
      不过李道宗乃是郡王,纵使他视李药师如师,李药师也不便以师自居。
      在他君臣相与伤逝的同时,行程中却发生饮水不足的问题。
      当时原本就是春夏之际少雨的季节,这年又逢干旱,途中人马繁浩,饮水供应堪虞。
      后半途进入山区,虽有林木遮阳,但取水却更加艰难。
      抵达九成宫后,随行官员四处寻觅水源,几经试掘,终于在宫城西方树荫之下,泥土湿处,掘出一洼涌泉!众人大喜,赶紧以石为槛,造渠导水。
      李世民获报,与长孙皇后一同前往视察。
      但见此泉其清若镜,味甘如醴,登时龙颜大悦,即命立碑以记其事。
      此碑即是名扬宇内,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一铭”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历代方家不但将之品为“正书第一”,又有“三绝”之称。
      一绝,撰文者魏征是千古难得的贤臣;二绝,书墨者欧阳询是千古难有的大书法家;三绝,贞观时期是千古难逢的治世。
      :。手机版网址:

箫韶九成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