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包颖之用[1/2页]

隆唐 我为苍生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潘卿,你又是如何得知,北宋不会真正举兵南下?”
      “禀圣上,这些时日,韩相派暗察院的人入了宋境,发现宋兵有一奇怪之处。”
      李响听见暗院二字,这才想起来自中主李?在位时,设立了暗院专门用来探查敌国军情。
      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可惜元宗李?在位时期的暗察院只用来调取邻国军情秘报。
      虽说把邻国打的割地求饶,可面对军备兵士更为强大的北周,便再也做不到无往不胜了,当然,也可能是这暗察院根本就没敢往北处去放。
      “李重进反叛,赵匡胤为免夜长梦多,必定会将注意力放在叛军之地。
      所以臣才敢在圣上北援之时放出暗探。”
      身旁韩熙载听到潘佑的话,便说起了为何派军探去宋境。
      “此次暗探的确有功,朕亦不会吝啬封赏。
      不过韩相,且说暗探在宋境查到了什么可疑之处?”
      “禀圣上,此次北探,发现李重进反宋后,赵匡胤并没有把重兵都派往淮南平乱。”
      “让朕猜猜,赵匡胤没有在淮南增兵,那便是往北境增兵了。”
      “圣上英明,此次赵匡胤甚至将东境节度使的兵马先调入京兆府,
      而后又往秦州方向进兵!”
      “京兆府?秦州?莫非是北辽发难?”
      李响想起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接近北辽边境,而这个时候又是北辽军事实力的强盛期,便开始****问。
      “北辽并未出兵,而是将国都南迁至析津府,改名南京。”
      “所以,这北辽是在朕称帝后不久才将国都南迁,料到赵匡胤会对朕用兵,所以在后窥探,伺机而动!”
      自古汉人不好战,但却不少战,原因就是这些个西北,正北,东北三北之族屡屡兴兵夺汉人侵汉地。
      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被这些个北族搞得不胜其扰。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眼下北宋未灭,我也没空去搞这些北族。
      “这耶律家,还算帮了朕的忙了。”
      李响无奈的笑了几声,唐宋争霸,北辽想渔翁得利,这些蛮人吸取了汉人士族,也算学到了一些华夏文明的精髓。
      “现在北辽何人为主?”
      “禀陛下,如今北辽是耶律贤主国。”
      原来如此,耶律贤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代枭雄,赵家统一中原后,对辽用兵多年,不仅未夺回燕云十六州,还损兵折将,最后悻悻而归。
      导致本应属于汉人的燕云之地长期被北辽控制,那个时代的燕云汉民也被辽国当做畜生一样驱使奴役。
      “眼下圣上削了北宋军威,赵匡胤必不会善罢甘休!所以...”
      “所以朕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北境几处置兵!
      眼下赵匡胤失了面子必定派兵南下,所以...”
      北宋汴京,都堂
      “所以现在的李煜只是贪图李重进剩下的数万兵马,至于李重进,随时可以舍弃!”
      “听薛卿的意思,是要用李重进的人头给大宋一个台阶?”
      “不错,此时李煜为得兵马,必定会想办法除去李重进,
      而我大宋派兵南下,刚好给李煜找到了借口除去李重进!”
      “可朕却觉得,还是便宜了这李家小子。”
      “哈哈哈哈!官家放心,李重进入唐必定是忐忑不安,
      所以时刻会叮嘱他的旧部要与他一条心,一旦李煜把李重进的人头交出,用来平息官家盛怒。
      他那些旧部心怀不安,作乱是早晚的事!”
      “那便是此次李煜北援,不仅要交出李重进的人头,李重进死后还要出兵平定反军之乱!”
      “不错,届时官家稳定了北境辽汉之危,便可发兵南下,趁南唐内乱一举灭国!”
      “哈哈哈哈哈!薛卿真乃朕之心肉,如何不让朕心生欢喜!”
      听得薛居正一阵分析,赵匡胤发现只要现在自己不急,稳住心态,拖住时间,届时这李煜就会发现自己救援李重进不仅没捞到好处,还能带来灭国之灾!
      ......
      然而,此刻无论是赵匡胤还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参知政事薛居正,都未曾知晓,之前懦弱

第十三章:包颖之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