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2章 火器制造的九阴真经[2/2页]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薛定谔的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证了。
      一般来说,一发榴霰弹在正确的位置起爆的几率低的可怜。
      尽管如此,榴霰弹依然是在中远距离上杀伤效果最好的炮弹。
      没有之一!据。
      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极其重要的公式,也就是所谓的火炮“模数”设计理论。
      这种设计理论,很好的兼顾了火炮重量与威力的平衡,炮身各处承受应力均衡,避免付出很多无用的重量。
      此外,根据欧洲长久摸索出来的经验,根据模数理论确定的火炮倍径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可以达到一个较理想的区间。
      这个理论成为指导火炮制造的总纲。
      大明火炮因为缺少这个模数理论,在火炮威力与重量之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平衡点
      因此各类火炮要么付出了很多无用的重量,要么壁厚不足产生炸膛风险。
      直到焦勖引入模数概念后,纺锤体的红夷大炮在华.夏开始大量普及。
      由于建奴闭关锁国,模数理论于乾隆时失传了……其实是被建奴束之高阁。
      这就导致此后清军火炮越造越大,威力反而没有增加的重要原因,更有将康麻子时期的火炮翻新后,反而射程缩短的笑话。
      直到第一次鸦片前,才有人重新认识到了模数理论,螨清才重新以模数理论制造火炮。
      然而为时已经太晚。
      不久之后,欧洲发明出了后装线膛炮,轻松碾压清军。
      如果没有这个理论支撑,火炮造的威力再大,炮弹再怎么花里胡哨,都毫无意义。
      终久会有一天走上死胡同。
      又是该我人前显圣了……云逍咳嗽了一声,郑重地说道:“我接下来说的,要牢牢记住,当做火器制造的挈要!”
      孙元化神色变得凝重,忙拿起纸笔。
      “火炮制造,以火炮口内径的尺寸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倍数设计火炮的各个部分,如炮身长、膛口外径、炮底径、弹径等。”
      云逍一边说着,一边蹲到地上,用小木棍写了出来。
      “比例关系如下!”
      “口内径为a,口壁厚口外径=2a。”
      “炮耳处壁厚底径=3a,弹径=a1。”
      孙元化呼吸急促,握笔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就跟《射雕英雄传》中打酱油的角色,忽然得到了《九阳真经》一样。

第542章 火器制造的九阴真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