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想着,既然拽不下来,那自己抱着啃用行了吧?
      月桂树的叶子也十分巨大,宽大而柔软,把叶子揉一揉,都能手搓出一个“房子”来,而且枝繁叶茂,实在是大部分鸟类看了都要心动的梦中情树——
      珠颈斑鸠除外。
      可惜,还是不行。
      有心提高教师待遇,实现自己诺言的陈校长下巴都酸了,还是没能从月桂树上嘬下来一点东西。
      松开嘴巴,叶子上一点痕迹都没有。
      行吧,
      不愧是古神时代留下来的树,
      果然有本事!
      折腾了一下的陈玉衡放弃了薅叶子的想法。
      这棵月桂树也没有灵智,只是一株单纯的先天灵宝,没办法沟通。
      自然是不需要再花费功夫在它身上了。
      要研究的话,也要之后再搞。
      陈玉衡这次登月又不是真来薅叶子的。
      他还得找个地方,安置天文台呢!
      放弃了纠缠月桂树,陈玉衡开始在其他地方观看起来。
      太阴星上除了月桂树可以称得上是活体外,其余的遗留痕迹,就是一些断壁残垣。
      地基的占地范围极为广阔,如同一座巨大的城池。
      陈玉衡远眺之时,都能想象出,在建筑完好之时,是何等的辉煌大气。
      据说古神时代的太阴星君,就曾居住在这拱卫的宫殿之中。
      这么庞大的建筑,显然才配得上这些古神——
      并非是这些掌握莫大权能的神灵喜爱奢华,而是她们作为天地规则的一部分和地区山川河流的显化,展示出来的形体是非常巨大的。
      每一位高等级的神灵,其体型都能称得上是天帷巨兽级别,甚至还能更加巨大。
      那么庞大的身躯,自然需要额外庞大的建筑才能容纳。
      有些进入过鬼国,面见过阴天子的修士推测,鬼国的本质就是阴天子的躯壳,自己在鬼国见到的伟大神灵,不过是阴天子的意志罢了。
      只是由于阴天子极少见人,而且活体也极少进入过鬼国,这种推测并没有得到验证。
      “可惜了!”
      凑近那些断壁残垣,本来还想捡漏的陈玉衡发现,这些遗留物上面的灵韵已经消散,即便当年存在,估计也早就被登月而来的修士给吸收走了。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修士辛辛苦苦过来一趟,不顺点东西回去,哪里像话!
      太阴星君早就隐退到不知道哪儿去了,她的宫殿大部分也跟着一起消失,留下来的全都是边角料,算是无主之物。
      这种东西,谁见了,就是“有缘人”。
      而且随着古代修士在太阴星上的活动,这些遗留也渐渐的被他们所弄出来的痕迹掩盖。
      就跟一栋古建筑被后人不断修复一样,虽然还坚称这是从某某时代遗留下来的,可本质上早就不是当初的那座了。
      加上月球上的灵气至今也消失殆尽,现在陈玉衡过来,真就只能考古。
      “真就不给后人留点是吧?”
      “抠门啊!”
      秉持着来都来了的原则,虽然断壁上面的符文已经失去了灵韵,但陈玉衡还是坚持将之拓印下来,丰富学校的藏书。
      这些纹路可都是古神时代的遗留,后面经过修士改造,成为一些符?的源头,可是非常好的研究材料。
      以后不管是精修考古还是符?,都能用得上。
      一边嫌弃,陈玉衡一边手里忙活着。
      不过这事还真不能怪早就搬家走人的修士们。
      早知道月亮从天地初开就挂在大地周围了,在妖族时代就已经有大能爬上来搜刮宝贝,等到人族崛起的时候,太阴星已经被刮几万年了。
      虽说妖族手段粗糙,脑子不好,分不清啥好啥坏,也留了不少漏子。
      可人族崛起,统治大地的时间也很漫长。
      一波又一波的人过来,每一次都刮一下,还剩地皮地基,都算修士们尊重古神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想不到在灵气衰退的千年后,会出现陈玉衡这么个人。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陈玉衡还是他们老祖宗。
      “算了,反正现在也用不了太多好东西,这么点也够了。”
      把所有纹路都拓印了个遍,连月桂树上面的树纹都没有放过,还顺便围着月神宫遗址挖了圈土,兜里满满当当的陈玉衡总算收了手。
      太阴星的土和正常月面的月壤并不相同,摸起来更加凝实厚重,但其中元素又和大地上的土成份不一。
      而且这地方既然能被太阴星君选中修建宫殿,想来是个风水宝地,陈玉衡打算收集一些回去自己研究。
      接下来,
      就是把天文台挪出来安置了。
      陈玉衡没有直接把天文台对着月神宫遗址怼上去,那是绝对的破坏古物,放在哪儿都是要被批判的。
      古修士在太阴星刮地皮的时候,都没把这遗址给直接破坏掉,总不能让陈玉衡来搞这么一手。
      以后学生有能力登月了,这里还能作为考古现场,让学生们来研究一下。
      可不能破坏!
      于是考察了一下整个太阴星环境,陈玉衡打算以月桂树为中心轴,和月神宫遗址对称,将天文台放置在月桂树的另一端。
      角度是非常好的,
      环视一周,完全可以眺望到无数星辰,而且也能俯瞰到远处的大地。
      很久以前的太阴星君,应该就是端坐在宫殿之内,用类似的角度看着自己身边的星辰和大地。
      “开!”
      陈玉衡站在自己选好的地方,将代表天文台的q版图片从系统背包里拖了出来。
      天文台的占地面积是至今为止,陈玉衡所抽出来的所有建筑中最大的。
      天地熔炉跟它比起来,都算小巧精致。
      大概是观察天象,的确需要很多东西吧。
      而当那张图片被挪出背包的一瞬间,陈玉衡只觉得眼前一阵熟悉的晃动,再晃眼一看,面前已经出现了一座极为壮丽宏伟的平台。
      没有多余的屋顶,平台直接暴露在幽暗的宇宙面前,上面摆放了好几座浑天仪和地动仪。
      其形制,有点像放大了无数倍的天坛。
      其中的围栏、地砖和种种元素,都和天际星斗相互呼应,以平台中心显露光芒的北斗七星最为耀眼夺目。
      在修行界看来,北斗七星除了蕴含了强大力量外,更多的用处,就是为他们指引方向。
      以北斗为基础,划分满天星辰,从而再了解星象。
      而天文台上最重要的浑天仪,自然就是用来追逐星辰,记录其星象的。
      浑天仪以多个圆环组成,倒没有任何的玻璃器具。
      按理来说,要观察遥远天际的星辰,是需要望远镜这种东西的。
      古修士们也不可能没有发现,两个透明的片片组合起来,有放大视觉的功效——
      墨家都小孔成像了,春秋战国都有水晶杯了,对手段极多的古修士来说,整点玻璃,再把它拼起来,完全是洒洒水的小事。
      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因为星象是不能直接用肉眼窥见的。

第142章:太阴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