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出口转内销[1/2页]

加持年华 村小尚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吴厂长仔细的观察起范建新一行,就三个毛头小伙,心想这不会是一场恶作剧吧?
      他见范建新一脸的笃定,就试探的说:“我们厂现在资金……紧张,你要代加工衣服,必须要先预付50%的货款订制费……”
      “哦,怎么这么高?……服装加工业的订金最高不是不超过10%吗?”
      “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厂积压的服装太多,流动资金紧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积压的是不是中山装?”
      “是啊……”吴厂长显然不想多说。
      “噢……”
      范建新想起上次来时,见到车间的工人在加工各种面料的中山装,他头脑中灵光一现,问道:“不是说你们厂的服装都是按计划生产的吗?怎么会积压下来呢?”
      “唉……不说这个了。你若想代加工服装,必须先预付50%的货款,你看能行,我们就签订合同,否则……”吴厂长做了个请走的手势。
      “行,我用美元支付行吗?”
      “美元?!……”
      吴厂长听了这话,充满血丝的眼睛瞪圆了起来,他本想用高额订金,试探范建新的,没想到范建新就答应了,而且付的是美元,连忙说“行,当然行!”
      范建新拿出“幸子衫”和“光夫衫”的服装样子,提出具体的尺寸要求及用料。
      “面料的含羊毛量要达到70%.以上.....第一批的这两种样子,各加工5千件……吴厂长,不仅要保质保量,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行吗?”范建新手里拿着一叠美钞说。
      “小范同志,请放心,这些都会写在合同里。总共才一万件,不要说1个月了,加加班,10天内我们厂就能加工出来……”
      “噢……还有,合同里要写明贵厂不得仿制、不得私自生产……”范建新清楚,这时候的人们是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的,不禁提醒道。
      “这?……”
      听了这话,吴厂长显然有些意外,但他明白范建新的意思,忙说:“当然,当然……”
      见到钱,吴厂长心花怒放!
      他正愁春节后的淡季怎么度过呢,有了这笔衣服的加工,他就能度过初春的淡季,然后就一定能谈下来一些厂服、制服的加工。
      他遂嘱咐助理准备合同。
      “幸子衫”每件出厂价18元,“光夫衫”22元,比街道服装厂的开出的出厂价每件还要便宜1.5元。
      看来规模化生产成本可以更低点。
      “吴厂长,顺便问一下,你们一个按计划生产的服装厂,怎么会有积压呢?”
      “一言难尽……”
      吴厂长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稚嫩的小屁孩却能给他带来一大笔业务,让他度过没有服装活计可做的淡季,他也不在避讳那些滞销的中山装,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元旦后国家出.台了取消布票的政策,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南方大城市的人,对传统样式的服装需求量骤然降低,只有新款式的服装开始走俏。
      而往年热销的中山装,却成了滞销货。
      外地的一些商家,宁可赔偿违约金也不愿意要订下的货了。
      这样,?f州市这家老牌子国营服装厂就积压下大量的中山装。
      而他们这家靠着代加工服装生存的服装厂,并没有自主品牌的服装,一直做代加工的生产。春节后,一时没找到新的服装代加工,以至春节早过完了,厂里还没开工呢。
      眼看就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吴厂长心里焦急啊,见一个小屁孩带着两个小屁孩,来跟他谈服装代加工生意,配不配的就跟范建新提出,要代加工服装,必须先要付50%的订货金。
      没想到,范建新竟一口应允了,这很出乎他的预料。
      “吴厂长,要不这样,贵厂积压的中山装折些价,全摒给我吧?”
      “真的?!……”吴厂长的眼眸中闪现出一丝光芒。
      “您带我去仓库看看……”
      范建新来到成品仓库,被眼前堆放如山的中山装惊呆了,有数万件,这要不积压天理不容啊!
      “你要是能摒下这些积压的中山装,我全部按低于成本价给你。主要有两种面料,你看,这种‘的确良面料的,成本价6元,百货商店要卖12元呢,就按5元一件给你,怎么样?……这种毛呢料的,成本价15.5元,百货商店要卖32.8元,按14元给你……”
      吴厂长怕范建新不相信,让助理拿来衣料等的进货单……
      “吴厂长,您看这样……怎么样?毛呢的和‘的确良的我先各要1万件,我拿出去试卖,若卖不掉我再退回来,货款等我卖完再付…..”
      “不行,我已经赔本给你了……”
      “您只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期间若有新买家要,随时我可以将没卖掉的衣服还回来……不然就算了。”
      有着多年经营服装厂经验的吴厂长,心里很清楚,这种老旧样式的服装,一旦积压,很难出手。
      他这家看起来很大的国营工厂,销售渠道却很单一,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厂里的资金大多积压在这几万件的中山装上,流动资金已是捉襟见肘。
      他眉头紧皱了一会……没办法,只得同意。
      说是亏本摒给范建新,那只是生产账面上的,算上订货单位赔偿的违约金,他并没有真亏本。
      这是几万件服装啊,可不是个小数字,如何销售不啻是个难题。范建新的头脑迅速开动起来……
      范建新叮嘱吴厂长,“幸子衫”和“光夫衫”要抓紧时间生产。
      然后,范

第48章 出口转内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