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着去的。
      至于活,两边都不算轻松。
      一个是定点,一个得到处走。
      “要不我去吧,”陈茹主动提议:“菌子,我也认识一些,山路走的也多”
      “陈茹姐姐,那就你去吧。”团子没有意见:“我留在营地里帮忙。”
      七个人,分了三队,各自出发。
      其他几个队伍情况大概一致。
      哪怕认识的菌子,不如杨天文,但也知道,下雨之后,肯定得出门。
      节目组还特地拍了一段素材。
      距离选手们生存地大概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小村里。
      早上五点钟,天还没亮,采菌子的村民就出发了。
      村里头,一共三十来个人。
      年纪最大的,有七十几,最小的七八岁,全都上了山。
      可见,云滇人民对于菌子的狂热。
      下了雨,情况完全不同。
      杨天文与头砸,先去了河边,准备看看鱼篓,顺便加固一番。
      下雨了嘛,水流会变得更湍急。
      明明是每天都要走的路,一夜准确来说,只是几个小时,路边,就冒出了不少小雨伞。
      待到了河边,包里已经有几朵菌子放着。
      可能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空了好几天的鱼篓,再度有了收获。
      小鱼,十几条。
      头砸速度快,让她把鱼送回去,杨天文则是重新投入饵料,再度加固小池塘。
      食物嘛,不嫌多。
      这场雨,不仅给森林带来的生气,对于众多选手而言,也是个好消息。
      一天下来,多少都有些收获。
      直播间里,给镜头最多的,依然是头砸和杨天文。
      得亏了“红伞伞白杆杆”这首“民歌”。
      其实,国内多数地方,都有菌子,平时生活里,也没少吃。
      但,多数人,极难有机会,参与其中。
      歌红了,人们开始了解云滇,了解云滇人们对于菌子的喜爱。
      尤其是每年夏天,各种平台时不时爆出的看见小人,不认为菌子有毒,只是没熟等半真半假的段子。
      更让外省人有了兴趣。
      太菜的,看着没啥意思。
      弹幕里高手可是非常多的,明明是可以吃的菌子,选手纠结了一番,不摘,能把人急死。
      可杨天文这里不同。
      基本一看一个准。
      奶浆菌,青头菌,鸡油菌,羊皮菌
      走个几步,走几米,就有一朵,或是一小丛。
      看着特别爽。
      到了下午三点多一些,杨天文两人回来了。
      头砸坐在那,半天说不出话,累晕了。
      他们中午没有回来,足足在外头奔波了近九个小时。
      这可是山路。
      杨天文有些歉意。
      是他的主意。
      一来,菌子真的太多太多了。
      根本停不下来。
      两人背了两个大包,装了一包半,其中还不乏特别珍贵的菌类。
      再者。
      他要拼一下。
      减肥的任务已经来到第八天,还剩下两天,最好能够完成。
      营地里的三位也好不到哪去。
      活摆在那,人就只有三个,比预计的要慢,大概明天才能搭建好。
      杨天文缓了缓,喝了口水,加入其中。
      而直播间里,人来了不少。
      都在等待,看看,到底河蚬队,能拿出什么惊喜
      (好像要冲三江,求追读呀!)
      wa

第五十八章 兵分两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