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崇祯连弩[2/2页]

崇祯之军火大明 一纸凤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家父教习过。”范铉超紧张的回道。
      “好!随朕去迁安城吧!”朱友健话毕,翻身上马,一记马鞭,向东北而去。
      其余人立马跟上。
      这队人马都是范景文家丁,何曾见过皇帝,一路上一个个大气不敢出。
      到了晚上,众人收拾了一块地方,点了篝火,将崇祯请了过去。
      朱友健席地而坐,看着战战兢兢的众人,微微一笑。
      开口便问名姓,娶妻与否,有无功名,可会弓马等问题。众人一一作答。
      硬是将紧张的气氛渐渐淡化。
      之后,朱友健又给大家讲起汉太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打江山的故事,直至深夜。
      众人起初很是紧张,渐渐发现崇祯帝竟然如此亲切。
      于是慢慢放松下来。
      等到听了几位开国皇帝的故事,逐渐将自己代入进去,一个个都在想自己今后会不会成为崇祯麾下的张良、韩信、秦叔宝。
      朱友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看到众人激动地表情,就知道自己成功了多半。
      另外,他通过交谈,还发现了一个人才,精通木匠手艺的岳班。
      这让他的计划,有了些调整。
      本来准备在迁安等到倪元璐等人后,直接去山海关接管关宁铁骑。
      然后在山海关内打造那种秘密武器,但是朱友健不确定吴三桂见识到其威力后,会不会玩杀人越货的把戏。
      如今既然有了现成的木匠,直接在迁安向北,进入燕山山脉,先隐蔽下来发展几日。
      等打造好秘密武器再出山,才是最保险的。
      确定好计划,接下来一连两日,朱友健白天赶路,夜间洗脑。
      在第三日清晨赶到了迁安城下。
      由于前些日子坚壁清野,迁安城内的官员、军队和百姓都去了京城。
      直到城破,才有少量的居民回来。
      朱友健带着众人骑行在这座小城,心里还算高兴。
      由于北京保卫战没打起来,这里屋舍完整,保留了大量的门窗。
      朱友健命人将木质好些的门窗和竹制品统统拆掉。
      开始为打造秘密武器准备物资。
      “圣上,草民搜集到三十几把斧子和劈柴刀。”范铉超回禀后,带人将刀斧捆好,放于马背。
      “万岁,臣在此城官邸找到些被遗弃的箭羽,还有两箱部分生锈的箭头。”王承恩回来禀告收获。
      “可有火器?”朱友健问道。
      “没有找到。”王承恩有些失望。
      “也罢,以后有资源了,朕再命人打造更好更具威力的火器!”对于自己的专业,朱友健甚是自信。
      忙活了整整一天,朱友健留下几人在此等候范景文等人,自己带其他人向燕山进发。
      到了山林边,朱友健回头看了一眼京师的方向,朗声道:
      “我与旧事归于尽,
      来年依旧迎花开。
      枯叶辞枝心辞憾,
      嫩芽隔年新生来。”
      话罢,朱友健催马入山。
      王承恩看着崇祯霸气的身影,回想刚才的诗句,顿时升起由衷的敬佩。
      要说以前他对崇祯的尊重,那是骨子里的尊卑礼仪使然。就在刚才,王承恩却是打心里佩服起崇祯来。
      走至深山,朱友健寻得一处山谷,随即下令安营扎寨。
      刚刚扎好营地,朱友健就将岳班找来。
      拿出自己在迁安府衙画的设计图,问道:“这个你可做的出来。”
      岳班先磕了个头,才双手接过,仅仅看了一眼,便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这出自何人之手,竟然能如此精妙!”岳班惊呼。
      朱友健心里呵呵一笑,道:“朕画的,唤做崇祯连弩!”
      笑话,当然精妙,这是大学时,朱友健看到印度一个电影里,100发箭羽同时射出的一种武器后。
      自己手痒痒,费了三天三夜才设计出来的山寨货。
      虽然比不上现代化的枪械,但是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大杀器。
      尤其是现在缺铁少药的处境,也只能做这种冷兵器应急了。
      “按你的能力,几天能做出来一台?”朱友健很关心时效。
      “回圣上,如果大伙都来帮忙的话,三天可以做一台。”岳班估计了一个稳妥的时间。
      “不行,还得再快些。”
      朱友健有些着急。
      毕竟三天内,吴三桂就会投降李自成。
      十二天后,李自成就会派唐通带着8000人马,前去接管山海关。
      二十天后,得知吴三桂反悔的李自成,就会亲自带着8万大军讨伐山海关。
      届时,吴三桂投降建虏,民族浩劫来临。
      朱友健必须在十二天内打造尽量多的崇祯连弩。
      以便实施下一步计划!

第3章 崇祯连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