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章 山西之殇[1/2页]

崇祯之军火大明 一纸凤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别走神!”
      朱友健看田守信发呆,开口提醒。
      “臣知罪。”
      “继续写。惊闻范炫超归来,朕甚是兴奋。
      此子乃京师城破后,朕密旨遣去南洋,走海路,采购红薯、玉米、土豆之种子,以及部分武器零件,不想如此迅速完成任务。
      大功!赏十两金锭!
      另,由李邦华酌情嘉奖一路护航的郑芝龙长子,郑经。
      令其在京等朕回师,并速派下辖水师船只,运送半数种子北上,运至宁远和锦州,安排士卒耕种。”
      朱友健停了停,等田守信写完,才继续说:
      “在莱州登陆的种子,迅速发给有山间贫瘠土地的百姓,尽快耕种。山东丘陵众多,寻常作物出产极少,今年有了此三种作物,或许能饱食一年。
      其余采购之武器、零件,交给岳家军暂管。”
      田守信一刻不停,洋洋洒洒的“翻译”圣旨。
      写罢,呈给崇祯。
      朱友健逐字逐句的看,还算满意。
      “用印,速速发回京师。”
      “遵旨。”
      田守信去了,朱友健走出房间,仰望星空。
      星如宝石,只是夜太黑了。
      朱友健心思如天空般扩散开来,想了很多。
      锦州收回来了,但这才是个开始。
      松山、杏山、塔山、大兴堡、大凌河堡的重建和修缮,山海关、宁远到锦州官道的修整,辽东走廊的农耕和移民,都是急需解决的事。
      稍远一点,收复义州城、大宁城和广宁城的战事越早越好,兵力和粮草的问题迫在眉睫。
      可是现在手里能战之兵最多8万,这还算上了新附的3万蒙古兵。
      不但要分散在山海关、宁远、锦州,如果收复大宁三城,也得重兵把守,8万人远远不够。
      现在整个华北都处于农耕阶段,大量抽调青壮劳力必定劳民伤财。
      若不抽调,就无可战之兵。
      纵使如今连续打败了闯贼、建虏,局势依旧艰辛啊。
      朱友健命人找了个躺椅,置于院中。
      他走过去躺下,眯着眼,似睡非睡。
      南京的弘光小朝廷应该已经知道崇祯未死了,不知道会请罪来降呢,还是负隅顽抗。
      来降呢,兵力上的问题解决了,财政压力随之扩大。
      顽抗呢,又得出兵征伐,百姓死伤不说,经济形势会受到很大打击,今后的商业税,会受影响。
      山西还有两万建虏偏师,也不知道李自成能否应付的了,会不会如历史上一样,一败再败,最终死在九宫山。
      山西会不会如同历史上一般,被建虏一再屠城。
      政局稳定后,还要撤销几千年来的农业税、人头税;更改科举内容;新建科研机构、新闻机构。
      更不用说蒙古诸部、西域宗派、沈阳女真、云南土司、台湾的荷兰人,西藏的各大势力……
      千头万绪,朱友健现在太明白帝王的难处了。
      “头疼!”朱友健喃喃。
      ……
      山西。
      建虏和蒙古联军占领三镇后,不

第63章 山西之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