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六五章 十五国大交通计划[2/2页]

香火成神:开局一座土地庙 东篱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全部用在运输上面。
      所以,那十几个国家为了这么一个大交通网络的基建项目,和柳家合作成立了很多工厂。
      柳家提供技术,他们提供场地和生产资料,双方合作,建起了大量的钢铁厂和矿场。
      这使得很多没有耕地的农民转型做了工人,不用再去给地主们种地了。
      工业化就从这个大基建项目开始。
      除了柳家这个工业化的领导者,还有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在这过程中,柳家也适当的转让了一些不是那么核心的工业技术出来。
      (本章未完!)
      第一六五章十五国大交通计划
      转让的对象,往往都是有着朝中大佬作为后台的资本。
      在这个工业化的进程中,还给柳青带来了意外之喜,那就是他编的教科书被这十五个国家接纳,在各地建起了学校,就使用他编的教材。
      能够让那些国家的文官们都同意这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个国家的大官,其家族都深度的参与到了这一次工业化的进程中,或多或少的投资了一些工厂。
      投资了工厂,就需要工人。
      特别需要高素质的工人。
      而他们能够招到的工人,往往都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文盲,有些事情根本就做不了。
      那就需要有更多的学校给那些人扫盲,培养更多有一定知识的工人。
      读圣贤书培养出来的是当官的人才,而且圣贤书里面的很多东西对当工人没什么帮助,他们需要更专业更有效的培训学校。
      在这样的需求下,柳家就及时的拿出了柳青边的小学到大学一系列教材,表示读这些书,可以完美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只是能够更快的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还能够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读得多的,甚至还能够拥有着自己研发机器的能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接受这些教材的教育,不会给那些读圣贤书的人带来压力,接受完所有的教育,也只是从工人转型为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不会当官。
      也就是说不会影响那些书香门第的传统利益。
      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又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那些文官们也就同意了柳家的提议,在各地建起学校,用上柳青编的那一套教材。
      那些学校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工业学校,很明白的表示,这就是给工业培养人才的,不是给朝廷培养人才的。
      想当工人乃至工程师的,可以进这样的学校。
      想要当官的,还是得读圣贤书。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同时存在。
      为了满足那些学校的师资要求,柳青消耗了大量的香火值,用灌顶术在自己的信徒群体中快速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小学老师。
      为什么只培养小学老师?
      那是因为他的香火值不够,不只是培养不了那么多的大学老师,连培养那么多的初中老师都做不到。
      第一六五章十五国大交通计划
      wa

第一六五章 十五国大交通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