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读书人和美娇娥之事,只是风流,并无下流!
      “自明,上元节场面热闹,有诸多事物可观察,很易激发作诗灵感,你到时去看之时莫忘观察,是作诗的好素材,到时回来莫忘作诗一首!”
      秦邵正戏谑听祝老头回忆他们年少轻狂之事,说那烟花才女如何风流雅致,不妨他突然转换了话题。
      这又要作诗了!
      他还想着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一两天,这元宵节灯会要持续三天呢!
      “夫子,写些什么,我没有头绪,你以前有没有写过同类的诗词,我好做些参考。”
      秦邵作诗确实没什么天分,祝老头现在基本放弃让他独创了,让他慢慢参考着前人诗词作诗。
      “前人诗词太多,说实话老夫觉得写的一般,唐寅倒是有一首关于上元节的诗,是前些年上元节节会我们喝酒时,他随兴之作,我觉得极佳,不妨让你听上一听,好知道他着眼点的妙处。”
      祝老头开始娓娓诵读唐寅那首关于上元节的诗作: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哎!人家都怎么想出来的,如此精妙,秦邵不佩服,自己写出来的都是干巴巴的。
      这还是人家唐伯虎唐寅的随兴之作,也就是信口拈来的,不亏为四才子之首。
      唐寅、王寅,叫寅的人还挺多,寅字看来在这个时期是重复率较高的热门名字,听周文采说,兴王仪卫司还有个仪卫副叫陈寅的。
      ……
      说是夜间出游走病,其实下午天还未落黑已经开始了。
      县衙州衙附近的大街小巷挂满了灯笼,将夜间照得灯火通明。
      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因为兴王府在京山县衙附近,县衙这边的灯会比那么还要热闹,灯的种类也更多些。
      特别是兴王府不远的吉利桥附近的灯更是千姿百态,女子们出来走病定然要过那座桥祈福。
      不少喜欢热闹的人,甚至带着家人从州府赶过来。
      一些乡郊居住的土豪掠绅更是早几日就带家里老乡进城住在客栈,但为看上元节灯会。
      陈设杂技,钲鼓聒耳、市肆玩好、书画、时果无不毕集,
      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耍狮子之类应有尽有。
      人多,自然也就会杂乱,尽管有官府衙役巡逻,每年因为家人不注意,一些小儿女被拍花子的拍去的事情时有发生。
      谁家闺女路旁啼?向人说住大街西。
      才随姥姥桥边过,看放花儿忽失迷。
      街市卖麦芽糖果的张婆子一口牙掉了一半,边卖糖边说着顺口熘,提醒那些小儿女莫要与大人走散,赢得不少人好感,争相买她的糖果。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秦邵也带韩瑾蓉买了一些。
      他早就听王寅他们说这热闹的场合人杂乱,很容易有拍花子的,所以今日一早就吃了晚饭,三位男丁陪着韩瑾蓉一起走病。
      到了地方,发现很多女子都是结伴而行,纵然有男子,也都是家人奴仆陪行。
      最拥挤的莫过于吉利桥。
      此桥为未婚女子祈福走病的场所,传说走过此桥不仅能消除百病,还能婚姻顺利,谋得良人。
      他们到的时候,那里已经早早地站满了等待祈福的少女。
      都是年轻待嫁的女子,偶尔还能见到头扎垂髻的女童。
      因人多,只能祈福少女自己走来回,陪同的家人、婆子一律不准上前,据说已经成亲之人这日上桥不吉利。
      秦邵第一次听说这规矩传说之事,有些想笑。
      也是,这吉利桥是为未婚女子谋得良缘祈福场所,那些已经成亲的再上去,那不是红杏出墙吗?
      秦邵看韩瑾蓉排在队伍中,随着举香人超前,人潮涌动。
      桥对面也站满了人,你挤我我挤你,正向朝前看。
      旁边还有不少年轻男子,不时地点评来往女子哪个姿色更好一些。
      这人也太多了!
      且没有一点安保措施,万一有人摔倒出现踩踏怎么办?
      秦邵突然有些烦躁,这么多人,不会有什么事吧?
      灯火通明,一人持香在前面引导,众多女跟随其后慢慢朝吉利桥走去。
      因都是未婚女子,陪同的人甚多,还有不少少年儿郎、书生等来看热闹。
      这边桥上桥下人挨人、人挤人,到处都是忙乱的情状。
      相比较隔壁的摸钉桥,人倒是比这边就冷清很多。
第103章 上元节街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