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二章 以诗明志,官升两级[1/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自然,我一并给你批了,在江南兵部领取一应物资。”
      听到问军备粮饷,张松越点了点头。
      这都在君臣计划之内,自然可以答应。
      不然连军备粮饷都不给,那就成了彻彻底底的私兵。
      可张松越话锋一转,又叮嘱道:
      “但只有粮没有饷,饷银就是那两万两,其他的你可以找江南士绅捐纳些个。”
      言外之意,有衣穿,有饭吃。
      但不给固定工资。
      即使如此,张松越还补充一句道:
      “编练的新军也不好太多,免得劳民伤财。”
      就这,还嫌多了?
      怪不得倭寇难剿,这让谁去也剿不动啊!
      不给钱,谁卖命啊?
      这一刻冯一博甚至怀疑,赵文松是不是冤枉的?
      他会不会是想先搞钱,用来练兵剿倭?
      不然他为什么像傻子一样搂钱。
      这样的钱有命拿,也没命花啊?
      这种念头只是一瞬。
      下一秒。
      冯一博就在心中盘算着,还能要点什么。
      他先试探问道:“那先编练万人可否?”
      “先三千吧!”张松越直接拍板。
      怕冯一博嫌少,又画起大饼。
      “若是胜了两场,再扩编也不迟。”
      “好!那就正兵三千!营中军官由我任免。”
      正兵就是主力作战部队。
      三千正兵不算少了。
      算上辅兵,至少也有四五千人。
      甚至上万也不是不能。
      当然,冯一博肯定是精兵政策。
      不搞人海战术。
      而且,三千正兵只是他打的埋伏。
      后面的军官任免权,才是他最想要的。
      可惜,这点小心思被张松越轻易看穿,
      他摇了摇头,面无表情道:
      “军官你还是在江南各营调人,总不能找没带过兵的人吧?”
      冯一博有些不甘,又争取道:
      “那用些没有实缺的总可以吧?”
      “可以。”
      张松越没多想就点了点头。
      这个答复终于在冯一博的接受范围内了。
      但他点了点头,又提出新的要求。
      “还有水师也需听我调遣,不然追不上倭寇!”
      “这个可以商议,内阁会下个条陈给南京兵部,让那边酌情处理。”
      “……”
      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
      都在自己限定的范围内尽量周旋。
      最后,终于谈好了全部条件。
      张松越和景顺帝点了点头,示意结束。
      景顺帝见状道:“冯编修,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嘛?”
      冯一博谈好了全部条件,正志得意满。
      闻言朝丹陛拱手:“臣临行前,想吟诗一首,以此言志!”
      “准!”
      景顺帝松了口气,知道这是真谈完了。
      冯一博先踱了两步,摆好姿势。
      昂首朗声道:“都中暂高枕,忧心在东瀛。”
      这一句是开篇明义。
      述说自己虽在都中高枕无忧,可无时无刻不忧心倭寇的事。
      朝中文臣不少,很多都在摇头。
      无他,太直白了。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这句说的是,就连和朋友喝酒,都不忘谈论兵事。
      想着有一天能够领兵解决倭寇。
      比起上一句,稍微好了一些。
      起码在格律上没有瑕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这一句画面感不错。
      天色昏暗,书里插满了书签。<

第七十二章 以诗明志,官升两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