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1/2页]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景顺帝也很无奈。
      对于海禁的提议,他是有些动心的。
      不然也不会让白家锦细说了。
      现在的情况,禁不禁看似区别不大。
      但若禁了海,皇商的生意还会好一点。
      内帑也能跟着受益。
      因为禁海之后,很多小角色就会被踢出局了。
      皇商自然要参与瓜分。
      而且市舶司也不用再花钱去养。
      相对来说,朝廷也能省了些靡费。
      但景顺帝也知道,这些都是一时的。
      海上的生意,基本已经被南方勋贵和士绅所垄断。
      这几年就连皇商都渐渐式微。
      他不是没想过整治。
      但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却是束手束脚的。
      因为这是太上皇时期的遗留问题。
      触及的利益又大,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很多人你想动,还要太上皇首肯。
      此时听到冯一博把问题又拉回争贡的事,景顺帝才会忽地出声。
      他再次夸赞了冯一博一句,却也将他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没等冯一博再谦虚两句,景顺帝又极少的,直接拍板道:
      “倭国使节的事,就按爱卿说的办吧。”
      说完又把话题拉回海禁,道:
      “海禁的事,白侍郎说的也不无道理。”
      说到此处,景顺帝又看向张松越。
      笑问:“老师觉得如何?”
      这是想同意海禁,却又不想留下口舌。
      可张松越滑不留手,自然也不想平白担这个骂名。
      他闻言就和稀泥道:
      “不如就先留宁波和泉州两处最大的,其余的先关了看看。”
      这事和他牵扯不大,他的党羽虽也有些海上生意。
      但禁不禁无所谓,他自问都罩得住。
      还是那句话:
      禁与不禁,影响最大的,都是那些普通海商。
      “果然还是老师持重,就按这个办吧!”
      虽然只留了两处通商之所,距离海禁却也就差一步。
      但终究给普通海商留了一线生机。
      这事与冯一博的关系也不大,他早就悄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若非刚刚灵机一动,想出解决争贡问题的办法。
      他压根不想多掺和海禁的事。
      也只是张松越问到他,随口搅合两句,
      算是让白家锦难受罢了。
      其实就连白家锦也明白,冯一博肯定不会死命阻止。
      这后面涉及的东西太多。
      别说是他,就算是李守中也不会轻易牵扯进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不涉及他的利益。
      冯一博虽然组建了商队,但在宁波也不会有人阻拦。
      而且他正好还要找薛蟠聊聊。
      到时候挂个薛家名义,泉州想必也不成问题。
      一场朝会结束,满朝大老都无所谓。
      普通海商虽艰难许多,却也暂时躲过了灭顶之灾。
      朝廷这边按照冯一博所说,下旨申斥了倭国两支使节。
      两边一时间都被说懵了。
      倭寇的事由来已久,他们自然也都知道。
      但其实与他们关系不大。
      毕竟倭寇主要来源,是一些破产武士。
      他们两家毕竟是大势力,名下的武士虽多,但也还不至于破产。
      不过冯一博让人通知他们。
      谁接受海禁提议,谁就可以参与朝贡。
      明年是否可以朝贡,也要看海禁实施的情况。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1/2页]